9月3日,國家醫療保障局在對外發布的《國家醫療保障局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第4955號建議的答復》中稱“由于創新醫療器械臨床使用尚未成熟、使用量暫時難以預估,尚難以實施帶量方式”。在集中帶量采購過程中,國家醫保局會根據臨床使用特征、市場競爭格局和中選企業數量等因素合理確定帶量比例,在集中帶量采購之外留出一定市場為創新產品開拓市場提供空間。
從之前集采信息來看,納入集采的骨科耗材主要是傳統應用普遍的耗材。這些傳統耗材大多是骨科企業的拳頭產品,是其主要的營收來源,集采后導致企業利潤斷崖式下降,一直以來長期被行業內所詬病。在傳統骨科耗材集采大環境下,創新性骨科材料迎來了發展的新機遇。而深耕骨科材料領域多年的奧精醫療,通過依托持續的技術創新,近年來逐步建立起國內領先、符合國際標準的研發技術及產業化平臺,并密集布局人工骨修復材料市場領域,產品已經在國內六百多家醫院獲得了超過百萬例的臨床應用。
【資料圖】
隨著集采政策的不斷深入,骨科行業變革逐步過渡到下半場,這不僅提高了骨科材料藥企的技術壁壘,同時也對新材料的創新速度提出了更高要求。
主營業務增長超預期
奧精醫療作為一家專注于高端再生醫學材料及植入類醫療器械的技術研發、高端制造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奧精醫療的核心業務產品涵蓋骨科、神經外科及齒科等領域,并在2021年于科創板上市。
據奧精醫療2022年中報顯示,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04億,同比增長14.36%,同時企業三大核心產品業務齊頭并進,收入端相較于2019年第一季度復合增速達40%以上。相關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奧精醫療業績超出市場預期,同時產品管線豐富,看好后續口腔賽道業務發力,有望迎來長期的發展。
創新研發水平實力強勁
據了解,2021年底,奧精醫療與清華大學聯合建立了“清華大學(材料學院)-奧精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再生醫學材料聯合研究中心”,結合清華大學、與奧精醫療的新材料研發優勢,進行高性能生物醫用材料的研發和臨床轉化。2022年中報顯示:上半年公司的研發費用投入在3000萬元以上,較上年同期增加166.16%。報告期內,公司獲得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發明專利授權10項;新形成并申報中國發明專利29項。至報告期末,奧精醫療共擁有專利69項,其中包括發明專利48項、實用新型專利20項。
通過研發費用的持續投入,奧精醫療致力于提升研發端能力,并以此為契機圍繞礦化膠原人工骨修復材料的鄰近領域開發一系列高端生物醫用材料產品。逐步豐富了企業內部的產品管線,并繼續加強對海外市場的拓展。通過進行多層次市場競爭力的提升,走出自主研發新技術及新產品的發展路徑。
礦化膠原骨材料龍頭地位鞏固
奧精醫療致力于研發和不斷優化臨床應用療效方面更接近甚至可以取代自體骨的人工骨修復材料--礦化膠原骨修復材料,從骨缺損修復的臨床迫切需求出發,深入了解不同科室和術式對骨缺損修復材料的具體要求,對天然骨的分級結構及形成過程進行了深入細致地科學探索。其不斷研發優化的礦化膠原骨修復產品更是榮獲“國家重點新產品”、“北京市自主創新產品”、“北京市新技術新產品”、2021年中華醫學會醫學科學技術獎一等獎、2021年北京市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等榮譽,深受患者及家屬的廣泛好評。
據悉,礦化膠原骨作為一種與人體天然骨相似的仿生復合材料,有著傳統修復骨材料無法比擬的優越性。首先,礦化膠原骨材料兼具組成成分、微觀結構、制備工藝等多層次的仿生,其礦化膠原成分結構與人體天然骨相似,材料可引導新骨再生;其次,礦化膠原骨材料具有優良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修復材料易于被人體降解吸收,最終被新生骨組織替代。相比于市場上行業內的其他競品,奧精醫療的礦化骨膠原材料產品具有與人體天然骨高度相似的成分和微觀結構,在可降解及可引導骨再生等方面具有仿生的領先優勢,市場份額穩固,行業地位領先。
值得注意的是,據業內相關人士透露:“目前國外的相關產品在中國市場仍具有先發優勢。但國外產品主要具備填充占位功能,不可引導骨再生,奧精醫療的產品不僅具有性能優勢,同時與國外的產品相比還兼具價格上的優勢。”隨著國內創新醫療器械集采政策的落地,受益于國產替代,可以預見到國內創新醫療器械領域將會迎來井噴式的爆發,奧精醫療作為國內創新醫療器械行業龍頭企業之一,下半年將會迎來怎樣的業績表現,值得我們期待。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