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支付平臺新消費服務已形成規模,半年累計參與用戶數超過1000萬,拉動交易額超過500億元。”12月29日,在2022天翼數字科技生態大會上,中國電信董事長柯瑞文透露了多項關于翼支付平臺的運營數據。
近年來,電信運營商傳統通信業務增速放緩,紛紛將目光瞄準產業數字化及創新業務,翼支付是中國電信旗下重要的創新業務之一。此前,翼支付通過兩輪混改已引入14家戰略投資者,市場猜測翼支付未來將啟動IPO。
從柯瑞文的表態來看,對翼支付平臺頗為重視。他在上述會議中談到,中國電信新消費平臺基于行業領先的云網融合信息基礎設施構建,在通用能力基礎之上,將著力打造翼支付、數字生活和產數等應用平臺。
【資料圖】
柯瑞文介紹說,翼支付平臺充分利用可信云原生單元化技術,在SaaS化業務中臺基礎上,構建云端一體生態開放體系,實現科技感、智能化、生態化的流量入口和多觸點互聯互通,有效連接平臺用戶及商家,滿足生態伙伴的多樣化訴求。
目前,翼支付平臺性能和安全防護能力等關鍵指標均處于行業第一陣營,可承載千萬級用戶在線,達到“四個9(99.99%)”的高可用計算能力;針對每月千億元級資金防護,風控能力也達到了行業領先水平;同時可對安全數據進行自動采集、分析及智能決策,安全防控自動化處置率達90%。
柯瑞文表示,今年以來,中國電信深入推進央企合作,加快匯聚生態伙伴和地方名特優產品,聯合開展數字生活新消費活動,成果顯著。新消費活動以中國電信翼支付平臺為載體,聚焦民生繳費、餐飲、服裝、數碼、出行等多種生活場景,構建以民生需求為核心的數字生活新消費服務。目前已與近30家大型央企對接合作,接入全國31省線上線下場景超過6萬家,上線優質商品超過1.5萬款。同時,積極聯動政府消費券項目,累計在全國21個省81個地市發放消費券600多萬張,為消費升級帶來了更大活力。
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注意到,中國電信已為翼支付平臺明確發展路徑,包括充分發揮翼支付平臺雙邊效應,進一步做大新消費規模,進一步深入產業鏈供應鏈,探索新業態新模式激發消費潛力,以及轉型升級翼支付產業數據運營平臺,激發數據要素價值等。
一方面,翼支付將圍繞民生、零售、旅游、汽車、房地產、圖書音像、金融、大健康、鄉村振興等核心業務場景,優化新電商、新消費、新支付業務運營能力,實現“人、貨、場”高效實時匹配,提升服務體驗。拓展全國31省名優特產,推動“應上盡上”,上線產品數量達到十萬級。此外,還明確了“盡快實現拉動交易額達千億元規模”的目標。
另一方面,數據要素是近期市場的熱詞,中國電信將以翼支付新消費平臺為基礎,進一步加大數字科技研發投入,提升平臺規模和科技能力,轉型升級為產業數據運營平臺,成為國家數據要素流轉、數字技術應用創新的重要基礎設施。重點加大數字科技研發投入,提升平臺規模和科技能力,推動平臺性能和穩定性全面對齊行業頭部平臺。
云業務在中國電信業務轉型中也被寄予厚望,當日發布的《天翼云白皮書》顯示,天翼云將面向黨政軍、央國企、重點行業核心訴求,突破云網融合關鍵核心技術,深化云網邊端協同能力,打造一朵具備科技創新、自主可控、安全可信、云網融合、生態開放、綠色低碳六大核心特征的云,力爭成為“中國第一、世界一流”的國家關鍵信息業務的可信承載平臺。
中國電信總經理邵廣祿表示,天翼云在科技創新、自主可控等方面已經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其中,在科技創新方面,定制CPU和服務器,自研高密度白盒交換機、智能網卡,大幅提升了存儲和網絡性能并簡化了設備管理及維護;在自主可控方面,天翼云自研云底座核心組件,實現對OpenStack等一大批開源軟件的替代,實現服務器操作系統、軟硬協同超大規模云平臺、CDN、大視頻等一系列核心技術自主可控。
在安全可信方面,天翼云的云合規能力位于行業第一梯隊;在云網融合方面,中國電信已完成2+4+31+X+O的基礎設施布局體系,初步構建了智能普惠的云網服務。
據悉,天翼云已明確兩個階段的發展目標,一是2023到2027年,為天翼云5.0階段,即云網邊端融合階段;二是2028到2030年,為天翼云6.0階段,即智能泛在云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