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4萬塊的手表,竟然被順豐掉包了?”這事最近登上了微博熱搜。據媒體報道,廣州一女子質疑用順豐郵寄價值近4萬手表疑被調包,對此順豐客服回復稱由于顧客沒保價,因此只賠償7倍運費。
然而客服口中的保價并不意味著消費者可以高枕無憂。自2022年9月以來,"寄丟11000元手機僅賠1000元"、"順豐寄丟20克黃金保價八千只賠兩千"等話題頻頻沖上熱搜,引發大量網友圍觀討論。僅在黑貓投訴平臺上,有關順豐保價方面的投訴就高達13000余條。
(資料圖)
另據紅星資本局報道,保價已成為順豐“增收”的一部分。順豐公司會給予快遞員保價“提成”,大約是保價費用的20%左右。眼看負面輿論愈演愈烈,順豐連忙公開致歉并上線了“順豐保價2.0”版本,號稱整個保價服務體系都有全新的升級。但從消費者的投訴情況來看,目前順豐的保價功能仍存在較大爭議。
1月2日,有消費者在黑貓投訴平臺發起投訴,表示自己保價2萬元郵寄兩箱茅臺酒,但在運送過程中有兩瓶酒發生破損,消費者第一時間向順豐理賠,但順豐方面卻表示只能賠付667元,在消費者的再三投訴后,順豐將賠付金額加到2000元,但卻無法出示消費者保價的憑證。
目前,該條投訴仍未完成。雖然當下無法判斷事情的真相,但有一點卻是明確的,作為高端快遞的代名詞,進入30歲的順豐正在失去它引以為傲的護城河。
從行業競爭角度來看,公開資料顯示,順豐是國內第一家擁有航空貨運機場的物流公司,堪稱航空貨運的領跑者,為其高時效立下了汗馬功勞,但目前京東、圓通等快遞公司也開始下場組建貨運機隊,并紛紛謀劃了全球航空貨運樞紐與順豐分庭抗禮。公開報道顯示,2022年圓通共買下7架飛機,近日更是在嘉興成立了航空公司,近一步縮短與順豐之間的差距。
各大快遞公司中與順豐“咬”得最緊的當屬京東快遞,2017年9月底,京東物流與網易嚴選達成合作,順豐不再獨享蛋糕,在這之后,京東物流甚至切入了辦公件領域。而這塊業務之前主要由順豐把持,而京東物流入局之后憑借高性價比著實分走了一杯羹。
從財務數據來看,順豐同樣逃不過疫情下消費寒潮的洗禮。2021年第一季度,順豐錄得近15年來首次虧損,虧損金額高達9.89億元,并且緊接著的2021年第二、第三季度,順豐雖成功扭虧為盈,但是凈利潤均處于同比下滑狀態。情況直到2021年9月底,順豐斥175億港元收購了東南亞最大第三方物流企業嘉里物流后,才發生逆轉。嘉里物流并表后,2022年順豐的營收增速重回40%以上,凈利潤更是因2021年的低基數直接翻倍增長。據《深圳商報》報道,國際業務逐漸成長為順豐的第二增長曲線。
比起外頭的口水仗,順豐在資本市場上的表現則顯得更加直白。順豐控股自2021年2月到達124.19元/股的高點后就開始高空跳水,截至2023年1月11日,該股僅收于58.66元。在不到兩年的時間里,順豐控股股價腰斬,市值更是縮水了2800多億,相當于跌去了一個平安銀行。
經營疲軟是一部分,高管股東的接連拋售也成為順豐股價暴跌的誘因。2022年3月以來,順豐控股十大股東中有5位接連對公司股票進行減持,分別是蘇州工業園區元禾順風股權投資企業、挪威中央銀行、劉冀魯、深圳市招廣投資有限公司、深圳明德控股發展有限公司。尤其是劉冀魯,身為順豐控股的監事和十大股東之一,光在2023年1月4日、6日、9日三天就減持了327萬股,合計套現超1.92億。
此外,最近順豐還發生了較大的人事變動,順豐速運的法定代表人、執行董事由賈永建變更為李佳,同時,總經理由吳國忠變更為黃育權。而這并非順豐速運首次更換法定代表人,近幾年順豐速運約時隔兩年會更換一次法定代表人。對此,順豐表示,法定代表人變更有助于提高其日常經營的效率,不排除后期還會對其他業務牌照進行變更。(來源|商業華觀)
關鍵詞: 三十難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