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浪財經金融研究院曝光了一起廣發銀行信用卡侵犯消費者權益的案例。
據報道,李先生于2019年成為廣發銀行信用卡用戶后,每月28日為還款日。2022年12月10日,李先生收到的賬單通知當期最后還款日為1月3日,于是便在1月3日進行還款。
(資料圖片)
讓李先生沒想到的是,自己明明按時還款的,但賬單中竟有一筆131.15元的違約金和一筆70.82元的利息。
于是李先生在網上對廣發銀行發起投訴。投訴之后,廣發銀行在2023年1月賬單中返還這筆違約金和利息。
顯然,廣發銀行也知道這筆費用收得并不合理。但如果李先生沒有細心查看賬單的話,恐怕稀里糊涂的就被收了一筆“糊涂賬”。
而現實中有多少消費者像李先生這樣被收了“糊涂賬”而不自知的,恐怕只有廣發銀行知道。
在黑貓投訴平臺上,截至2月28日有關廣發銀行的投訴量達到了9311條,其中大多數投訴都與廣發銀行信用卡相關,投訴內容涉及違規收取利息違約金、利息虛高、暴力催收、信息泄露等等,其中類似李先生的案例幾乎每天都在發生。
比如2月28日,有用戶投訴稱,其在2018年辦理的廣發銀行信用卡一直使用至今,直到上周查賬單明細才發現,廣發銀行在未說明、未通知、未告知的情況下從2018年至2023年扣取利息和違約金總額6157.1元。
可想而知,這位消費者可能稀里糊涂的就被收了三年“糊涂賬”。而這些高額的罰息和違約金到底是如何產生的呢?從另一位消費者的投訴中似乎可以看出端倪。
同樣是2月28日,另一位消費者對廣發銀行發起投訴稱,廣發銀行信用卡APP還款因為系統問題,到賬延遲一天,導致收取高額罰息。他表示,廣發銀行發的電子賬單是看不到消費及還款明細的,如在寬限期2天或者3天內還款,都會顯示賬單已還清,當還款時不會在賬單提現違約金,短信也不提醒,反而實在賬單日最后一天又偷偷摸摸扣取高額利息。
這樣的投訴在黑貓投訴平臺上比比皆是,顯然廣發銀行向消費者收取“糊涂賬”不是一兩天了。
但廣發銀行的“騷操作”還不止于此,在眾多投訴中,針對“私自開通分期業務”的投訴出現的頻率也比較高。
今年1月27日,有消費者投訴稱,廣發銀行在本人不知情的情況下,于2015年11月16日擅自開通樣樣行自動分期業務,至2022年9月份為止長達7年時間,樣樣行分期多大數十筆之多(2023年1月本人查看銀行賬單才發現)使本人欠款成倍增長,多支付利息及手續費數萬元,造成巨大的還款壓力。
信用卡業務本是廣發銀行的王牌業務,廣發銀行還是國內最先發行VISA信用卡的銀行,一度是行業標桿。然而近年來隨著消費者口碑日益下滑,廣發銀行的信用卡業務逐漸被其他銀行超越。
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末,廣發銀行信用卡累計發卡量達到1.01億張,累計消費金額、透支余額分別為2.42萬億元、452.35億元,不良率為1.54%。
其中累計發卡量早已被工商銀行、中國銀行以及中信銀行所超越,透支余額則被甩至十名以外。
從監管部門披露的數據看,廣發銀行信用卡業務也是投訴的“重災區”。中國銀保監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公布的數據顯示,廣發銀行2022年前三季度投訴量分別為2303件、2013件、2215件。其中,信用卡業務投訴量分別為2047件、1755件、1939件,信用卡業務投訴量分別占投訴總量的88.88%、87.18%、87.54%。
業務頻現違規操作,廣發銀行也成為監管部門處罰的“常客”。就在2022年最后一個工作日,廣發銀行被央行罰款3484.8萬元,同時12名相關責任人合計被罰款69.5萬元,直接創下2022年銀行金融機構最高罰款記錄。
歷史上,廣發銀行還收到過國內銀行業史上最大罰單:2017年廣發銀行因為“僑興債事件”被罰沒 7.22 億元;2021年,廣發銀行因虛增存貸款違規等貸款、核查不嚴等相關問題多次被罰,累計收到27張罰單,總罰金3479萬元。(內容來源|商業華觀)
關鍵詞: 廣發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