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保監會網站近期披露的《河北銀保監局辦公室關于2022年度全省銀行業消費投訴情況的通報》顯示,2022年河北銀行投訴量位居轄內城商行投訴榜榜首。
(相關資料圖)
公開資料顯示,河北銀行成立于1996年5月,是全國首批5家試點城市合作銀行之一,也是河北省唯一一家省屬地方法人銀行。但近年來,河北銀行發展頗為緩慢,業績增長停滯不前,IPO一再推遲,還多次因為業務合規問題被監管部門處罰。
投訴量居河北省城商行首位
河北銀保監局辦公室通報顯示,2022年,河北銀保監局系統共接收并轉送銀行業消費投訴2499件(剔除不納入消費投訴行業通報件數量),同比下降43.64%。其中,城市商業銀行697件,占比27.89%。
通報還顯示,2022年,河北城商行投訴量中位數為14件。而河北銀行的投訴量為242件,占城市商業銀行消費投訴總量的34.72%,位居轄內城商行投訴榜首,張家口銀行和廊坊銀行分別以159件和154件的投訴量位于第二、第三位。
在貸款業務投訴量、儲蓄類業務投訴量兩類投訴中,河北銀行均位于首位,其中貸款業務投訴量為181件,占河北銀行消費投訴總量的74.79%;儲蓄類業務投訴量為11件,占河北銀行消費投訴總量的4.55%。
除了頻繁被消費者投訴之外,近幾年河北銀行也屢屢受到監管部門處罰。去年10月,河北銀行因為未及時建立配套的風險管理制度、合規風控人員未滿足獨立性要求等五項違規內如被河北證監局出具警示函。
除此之外,近幾年河北銀行滄州分行、青島分行和天津分行因為違規辦理流動資金貸款業務、個人消費貸款資金被挪用以及信貸資金違規流入資本市場和房地產市場等違規行為被監管部門處以20萬元、30萬元和80萬元不等的罰款。
2019年4月,河北銀行還曾因為掩蓋不良資產被審計署點名。審計署發布的《2019年第1號公告:2018年第四季度國家重大政策措施落實情況跟蹤審計結果》顯示,河北銀行等23家金融機構存在掩蓋不良資產等問題,涉及金額72.02億元。
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末,河北銀行不良貸款率從2010年末的0.67%一路走高至2.53%,撥備覆蓋率則從314.76%下降至111.85%,一度跌破監管紅線。由于多項監管指標踩紅線,河北銀行的IPO也一波三折。
多項監管指標踩紅線
2022年12月,河北銀行上市輔導備案,籌劃超十年的IPO再度擱淺。資料顯示,河北銀行啟動輔導備案登記的時間為2011年12月27日,輔導機構為中信證券,輔導工作持續了近十一年時間。
對于撤回輔導備案,河北銀行解釋稱,是根據監管指導意見,綜合考慮資本市場動態,特別是銀行業估值情況和注冊制改革推進等因素,進行的終止輔導。這僅是對以前輔導工作狀態的更新,并不會改變和影響該行后續上市的目標與計劃,未來會根據業務發展和資本補充需要擇機啟動公開上市。
不過據業內人士介紹,一般情況下,監管指導意見撤回IPO大多是因為企業自身存在“硬傷”,闖關成功的概率較小,為避免出現IPO被否從而影響后續再次上市的情況,所以在上會前提前授意對方撤回IPO回去再“打磨”一番。
河北銀行近幾年的財務數據確實不甚理想,2010年到2015年,該行發展迅猛,營收從18.34億元一路增至71.28億,然而2017年后河北銀行業績出現了下滑,當年凈利潤還創下26.72億元的歷史新高。
不過此后河北銀行遭遇了營收凈利潤雙降,2017年和2018年,營業收入由增轉降分別同比下降0.38%和8.65%,到2019年才恢復增長。凈利潤則出現了三連降,2017-2020年,該行歸母凈利潤從26.27億元降至16.96億元,降幅達64.56%。直到2021年,河北銀行凈利潤才止住跌勢,重新增長到20.71億元。
此外,河北銀行還有兩項指標已連續多年不達標,該行2018-2021年的資本利潤率分別為8.07%、8.09%、6.22%、6.84%,連續四年不達標;該行2019-2021年的資產利潤率分別為0.58%、0.49%、0.54%,已連續三年不達標。根據監管規定,商業銀行資本利潤率不應低于11%,資產利潤率不應低于0.6%。(內容來源|商業華觀)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