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有融資需求,
(相關資料圖)
銀行最快多久有回應?
在安徽,
這道問題的答案是
48小時以內!
記者從安徽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獲悉,得益于銀企對接響應服務的優化,企業通過安徽省綜合金融服務平臺發布融資需求獲得銀行響應率,從年初的26%左右快速增至目前的100%。
今年以來,安徽省大力實施數字賦能普惠金融專項行動,助力安徽小微企業融資問題明顯改善。
截至6月末,小微企業貸款在各項貸款中占比達到36.74%;小微企業貸款戶數193.89萬戶,同比增長33%,即近1年新增小微企業獲貸戶超3成,凈增達48.16萬戶;普惠小微貸款利率5.26%,同比下降0.27個百分點。
安徽普惠金融何以能在短期內實現爆發式增長?
搭建融資服務“網購大市場”
把資金輸送到中小微企業,并不容易。
一是獲客難。中小微企業規模小、數據少、地理位置分散,金融機構對這些企業了解不多;
二是風控難。傳統銀行的風控模型要看歷史數據、抵押資產等,一些中小微企業沒有這方面的信息。
數字技術的發展為解決上述兩大難題提供了新的思路。
近年來,政府部門高度重視金融科技平臺的應用,“政府搭臺、銀企唱戲”的線上融資對接服務平臺應運而生。和很多省市一樣,安徽早在3年前就開始布局搭建銀企線上融資對接服務平臺,打造永不落幕的線上銀企對接會。
2019年6月,安徽省中小微企業綜合金融服務平臺正式上線運行,通過整合全省公共信用信息、融資產品和服務、融資扶持政策、企業征信服務等各類資源,著力為中小微企業提供便捷的線上融資服務;2021年末,安徽省謀劃實施“數字賦能普惠金融專項行動”,并寫入2022年安徽省政府工作報告;
2022年6月,安徽省中小微企業綜合金融服務平臺開始步入2.0階段,對各個市級平臺和部門數據資源進行了重新整合,對平臺股權結構、功能模塊、發展規劃進行了重新架構,并正式升級為安徽省綜合金融服務平臺。其中,重點圍繞銀行機構如何對接響應企業的融資需求,進行了流程再造、機制重塑,確保銀行機構必須對企業融資訴求,做到48小時內100%響應。
以前企業在線發布融資需求,可能遲遲得不到響應;而現在,平臺已發展成為綜合融資服務“網購大市場”、金融“大商圈”,企業作為“買家”,可以直接選購金融機構“賣家”的產品和服務,甚至可以做到發布個性化需求由金融機構“搶單”。
△ 資料圖 安徽新聞網·視覺安徽
市場內有“散戶”也有“機構”
用平臺思維整合資源,用數字化技術打破信息不對稱、提升服務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安徽充分發揮綜合金融服務平臺作用,特別是重視以數字金融賦能,著力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
和股市一樣,平臺上也分“散戶”和“機構”。“散戶”就是一個個企業市場主體,其可以對照選擇適合自己實際情況的銀行信貸產品,然后在線提交申請融資,被選中的銀行機構必須在48小時內響應,和企業對接,詳細了解企業的訴求、經營情況,并利用平臺提供的包括征信情況在內的幾十種數據服務,為企業精準畫像,符合條件的提供授信、發放貸款,完成對接合作。
“機構”就是各行業主管部門。安徽省提出“管行業也要管融資”,各行業主管部門會統一收集發現并把關核驗行業內企業融資訴求,然后以“企業白名單”形式,統一提供給平臺并分配推送給各家銀行機構,要求銀行機構在規定時間內響應。同時,由平臺定期評價“白名單”質量,也評價銀行響應情況。對響應快、響應率高的銀行,將能獲得更多的項目資源。
據了解,安徽省綜合金融服務平臺已完成省級45個廳局單位數據對接,這些數據中包含了最能反映企業實際情況、銀行最為關心、也是銀行靠自身難以批量獲得的企業征信情況、用水用電、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自然資源、工商稅務、股權關系等情況。同時,該平臺已完成16個市級平臺高效融合,完成合肥、蕪湖、蚌埠等12個市數據服務接入開發工作,共計80種數據,幾乎可以囊括企業包括企業主在內所涉及的各類信息。此外,還完成了近30家銀行機構專線直連,入駐金融機構和金融服務機構超170家,發布金融產品近700項。
截至今年9月上旬,平臺注冊企業已超過65萬戶,較年初激增46萬戶;累計發布融資需求17.4萬項、提出融資訴求1.65萬億;累計撮合解決融資需求15.7萬項、實際融資1.2萬億;融資額較年初增加5.4千億元;累計撮合成功率超過90%。
△資料圖 安徽新聞網·視覺安徽
變“給予貸款需要審批”為“不予貸款需要審批”
以往,銀行給企業貸款,需要層層報上級行審批,而拒貸的則不需要上級行審批。
如今,在安徽,這種審批反過來了。現在,安徽省要求金融管理部門對銀行抽貸斷貸壓貸拒貸業務實行提級管理,授信和放貸審批權限進行下放,但對銀行信貸人員作出拒貸的,則需要提級審批同意才可以拒貸。
據悉,安徽建立起政銀企聯動機制。今年前8個月,全省舉辦“線上線下”等多種形式政銀企對接1122場。同時,推動金融管理部門創新銀行敢貸愿貸能貸會貸機制,其中,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變“給予貸款需要審批”機制為“不予貸款需要審批”機制,從根本上顛覆了以往的做法,從機制上扭轉了銀行對小微企業普遍存在的拒貸惜貸心理。
同時,安徽省建立了省市縣三級便民融資服務專班,采取“集中調度+滾動派單+定期反饋”機制,按周監測調度信貸增量、結構和政策工具使用等多維度指標,堅持頂格協調、頂格調度,縣級解決不了的提級到市、市級解決不了的提級到省,打通了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堵點卡點,使各項金融助企紓困政策快速直達市場主體。
瞄準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組織縣鄉政府領導和金融機構一道進園區、進街道、進社區、進鄉鎮、進商圈,開展政策大宣傳、需求大摸排、供需大對接,并和省綜合金融服務平臺聯動,“線下+線上”一齊發力,線下摸排企業融資需求、線上推進融資對接,線下推廣平臺、線上推送政策。6月份以來共組織近80萬人次深入走訪各類市場主體,收集解決融資問題超13萬個。
依托省重點項目信息管理系統和省綜合金融服務平臺,各銀行業金融機構安排專人負責省重點項目平臺管理工作,提升對接效率。截至8月末,累計發布重點項目近1500個、年度融資需求超1800億元,金融機構積極響應,對融資項目全部予以回復,已完成授信額度1700余億元,基本可匹配重點項目融資需求。
記者 何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