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新聞網記者 李景 文/圖
“大爺,您把口罩戴好,慢慢往里走,別著急啊。”隨著107路公交車緩緩停穩(wěn),楊苗苗溫柔的聲音從駕駛室傳來,與之相伴的還有她招牌式的微笑。
“師傅,我要到淮上區(qū),從哪轉車比較方便?”
(相關資料圖)
“閨女,一會到站了你提前跟我講,我這耳朵不好使,擔心錯過了。”
每一天,十米車廂內,這些對話時常發(fā)生,細碎卻溫暖,承載著這個城市的柴米油鹽、步履匆匆。
第一次獨自乘坐公交車上學的小學生,以此來宣告自己的成長;拎著保溫桶去給小孫子加餐的老人,沉甸甸、熱乎乎的雞湯隨著車廂一擺一蕩,就像幸福的小船靠了岸,那么踏實,又那么急切。向著幸福,飛奔去。
每每此時,楊苗苗總感覺被車廂里的溫暖氣息包圍著,不自覺露出微笑。手里的方向盤就像一把鑰匙,引領著整個車廂向著下一站不疾不徐地行駛。車內語音播報不時響起,“下一站,市博物館。”“下一站,濱湖花園。”
下一站,是幸福吧。
忙并快樂著的楊苗苗
楊苗苗被稱為“微笑天使”,啥時得了這個新“名號”,她不知道。“阿姨,我在電視上看過你,你是大明星嗎?”面對“社牛”小朋友的提問,楊苗苗的微笑在口罩下綻放,“阿姨不是大明星,我就是一個普通的公交車駕駛員哦。”
也許是長年累月走街串巷的宣講,也許是數十年如一日車廂里不變的堅守,也許是樂觀知足的性格讓她的笑容更自然,這些年里,歲月蒼老了容顏,可笑容從未變味。“我就是一名公交車駕駛員,為乘客提供安全舒適的出行服務,是我的職責和使命。”楊苗苗說,“我的工作很平凡,但車廂里每天迎來送往這么多人,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故事,我與他們同行一段路,就像參與了他們的人生,這不是一種幸福嗎?”
“蚌埠公交在過去的十年中,增加更新車輛近千臺,現在我開的純電動空調車,乘客們坐上舒適寬敞的座位,幸福之情溢于言表。”楊苗苗告訴記者,從業(yè)28年來,她安全駕駛100萬公里,服務乘客400萬人次無投訴,平凡的職業(yè)帶給她太多滿足感和幸福感了。
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在即,作為黨的十九大代表,楊苗苗的心情是又興奮又激動,每天都在盼望中度過。“我要立足本職工作,發(fā)揮先鋒模范作用,引領帶動更多的人,為綠色交通可持續(xù)發(fā)展貢獻力量。”在記者鏡頭前,楊苗苗的幸福“藏”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