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今年以來,亳州市精心組織開展城鄉自建房屋安全專項整治工作,截至目前,已完成全市157.5萬戶城鄉自建房的排查工作,排查發現疑似存在安全隱患房屋3.63萬戶,已整治3.12萬戶,整治率85.74%。
我市創新工作模式,建立了行業主管部門與屬地政府雙向排查的工作模式,制作房屋標簽并張貼在已排查的房屋上,確保排查底數清;通過設立有獎舉報電話、發動人大代表積極參與城鄉自建房安全隱患專項整治工作等方式,加強社會監督,確保排查無遺漏。
為了精準鑒定查隱患,我市創新鑒定方式,廣泛發動鄉鎮“土專家”,組建175人的專家團隊參與鑒定工作,有效縮短了鑒定時間,減輕了群眾負擔。截至目前,疑似發現存在結構性安全隱患的1645棟經營性自建房已鑒定完成1228棟,鑒定率達74.65%。
對于疑似存在安全隱患的房屋,我市按隱患類型分為房屋結構性安全隱患、消防安全隱患、因違法建設導致安全隱患三類,對存在消防安全隱患的,督促使用人配備消防設施等方式消除隱患;對疑似存在房屋結構性安全隱患和因違法建設導致安全隱患的,嚴格按照中央、省相關文件要求,首先采取人員撤離、場所封閉、辦理歇業手續、張貼警示標識等措施停止經營狀態;經專家評定存在嚴重安全隱患的,組織房屋所有人(使用人)委托專業機構進行安全鑒定。
依據鑒定結果,我市采取分類施策的方法進行整治,對鑒定結果為C級的房屋,由專業設計單位出具加固方案,加固完成后進行二次鑒定;鑒定結果為D級且無法加固維修的依法依規拆除。對鑒定等級為B級或C級且長期空置不用的農村房屋,我市采取劃定危險區域、設立警示標識等措施,嚴禁人員靠近,做到“危房不進人”;對于鑒定等級為D級且長期空置的房屋,積極動員產權人拆除或在本集體經濟組織內部向符合申請條件的農戶轉讓宅基地等方式消除安全隱患。
為徹底消除自建房安全隱患,我市建立了雙組長領導小組,明確各部門責任分工,捋順了工作機制,形成了整治合力。同時嚴控增量,按照“無規劃不審批、無審批不建設”“誰審批誰負責”的原則,落實用地、規劃、建設、經營等審批部門的安全監管責任,持續加強審批后監管。
劉景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