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國家醫保
局發布的最新《通知》中,明確口腔種植體進行集采,牙冠進行競價掛網,種植牙醫療服務價格調控到4500元。
這個消息一出來,網上一片熱議。
新通知里的內容到底是什么意思?種牙最后能降多少?過程還得等多久?而遲遲不種牙又會有怎樣的影響?在920全國愛牙日到來前,小編今天就和大家詳細說說。
一、
讓大家種得起牙,這事很急嗎?
從2021年起,國家多次展開了大動作:
而這些都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讓更多的人種得起牙。
不過這件事,真的有這么急嗎?
1
每一個缺牙的人,都忍得很辛苦
缺牙的人平時好像都隱匿了一般,但每次有關種牙的新聞上熱搜,評論區總是最熱鬧的。
缺牙的人并不是只存在網絡中!第四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顯示:
20-44歲群體,人均缺牙0.4顆
55-64歲群體,人均缺牙3.73顆
65-74歲群體,人均缺牙7.5顆
各個年齡段缺牙的人都非常多,而種牙貴導致不敢看牙又是一個普遍的現象。所以,從大眾意愿來看,種牙價格這個問題是急需解決的。
2
缺牙能等,但身體不能等
牙齒缺失后,有的人想管,但奈何錢包太空,有心無力,只能忍著。而有的人,努努力也能將牙齒補上,但舍不得把幾萬塊錢花牙齒上,所以拖著。
原以為這樣問題不大,但有時候小小的一顆牙沒了,牽一發而動全身,對身體的損害也不是我們所能掌控的。
無論從大眾的意愿,還是從身體健康來說,盡快把缺的牙種上,是一件非常緊迫的事了。因此,把種牙價格調下這件事就顯得尤其重要。
二、
這次,種牙價格能降多少?
種植牙因外觀、功能性、使用壽命可以與真牙媲美等優點,成為不少缺牙人士的第一選擇。
但因為被劃分在醫療美容范圍內,不能用醫保報銷,高昂的種牙費也成了讓人頭疼的事情。
而種植牙價格高,主要是由兩部分決定的:
服務費(主要指醫生技術)
材料費(主要指種植體、基臺、牙冠)
此次醫保局的新通知,就是針對這兩部分,來分開降價的。
1
服務費調為4500元,代表著什么?
以往的種牙服務費下降空間其實并不大,平均費用在6000元。
為什么會是這樣的局面呢?
種牙的成功率和種植牙醫生緊密相連,如種植牙材料的選擇、種牙的位置、種牙的深度、骨粉骨膜是否使用等這些細節,都需要醫生把控。
這關系到患者的血管和神經是否會損傷、種牙后是否使用舒服、種植牙牢不牢固、能使用多久等問題。
而醫生這些細節的處理,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學習,而且還得通過一個又一個的病例不斷積累。
一個口腔醫學博士畢業,至少工作五六年后才能在科主任的指導下接觸種植,而要成長為一個經驗豐富的醫生,周期長達十幾年。
醫生投入的時間、精力,成本很高,這也正是種牙服務費下降空間不大的原因。
而這次新通知把種牙服務費調控為4500元,無疑意味著大家的種牙負擔減輕不少。
不過大家別忘了,服務費是降了,但還有材料費這筆賬沒算。
2
種牙的材料費能降多少?
在了解種植牙材料費能降多少之前,我們不妨先了解下種植牙。
種植牙主要由牙冠、基臺、種植體構成。
種植體是核心材料,通常由純鈦或鈦合金制作。之所以選擇純鈦或者鈦合金,是因為它們足夠牢固、堅韌、防酸堿腐蝕,最重要的是能與人體很好的相容,并且和牙槽骨緊密結合。
而越好的種植體的外形、螺紋的設計、基臺的匹配、牙冠的選擇都是很嚴謹的,加工精度要精確到微米級(相當于1毫米的千分之一)對制作工藝要求也很高。
目前種植體大部分依賴國外進口,這也正是導致種牙貴的原因之一。針對這個問題,新通知也給出了8個字來降低材料費:“醫保帶量,集中采購”。
這8個字說得通俗點就是,由一個人(四川省醫療保障局)牽頭集中采購全國的用量,再分配給經銷商(全國各級各類醫療機構)。批發后進價低了,那賣出去的價格就不會太高。
要注意的是,這個集中采購不包括牙冠。因為不同的人可能會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不同的牙冠材料。個性化要求高,所以牙冠不在采購范圍內。
總而言之,材料費是可以降的。但是種植體集中采購的工作,大概要到今年年底前完成。等采購完成,再層層做好分配,到最終把材料費降下去,這中間還需要一定的時間。
至于能具體降多少,還是未知,因為這還得看醫療機構報的采購量是多少,然后才能根據這個量去定“批發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