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共享經濟孕育的新商業形態,共享充電寶與共享單車,見證了我國互聯網經濟的巔峰。然而,隨著小黃車爆雷,摩拜委身美團,共享單車市場迎來洗牌后,共享經濟也變得一地雞毛。時至今日,小黃車的押金何時退還是許多消費者的一塊心病。
相比共享單車的發展歷程,共享充電寶的步伐無疑要穩健許多。頭豹數據顯示,2022年上半年,我國共享充電寶行業的累計交易訂單量已接近8億筆。伴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共享充電寶也已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伴隨著共享充電寶企業近年來的擴張,共享充電寶市場目前已步入成熟。今年上半年,共享充電寶行業CR4的GMV占比為93.6%,訂單量占比為92.7%,設備量占比為90.9%。站在市場結構層面看,由怪獸充電和竹芒科技領銜的“雙龍頭”市場格局也已初顯。
不過,即便共享充電寶市場發展穩健,但隨著收費標準的不斷上調,共享充電寶也淪為了輿論聲討的“價格刺客”。前段時間,借著“價格刺客”的話題熱度,消費者更是大吐自己被其刺傷的苦水。他們紛紛質疑共享充電寶的收費標準,對企業收取高昂的費用表示不解。
那么,共享充電寶高收費背后的真實原因又是什么呢?
代理轉型丟失定價權
面對輿論對共享充電寶的聲討,有業內人士表示,共享充電寶的高收費根源在于企業的經營模式。共享充電寶市場發展之初,品牌商為了快速搶占領優質商戶,紛紛選擇了高分成和高入場費的擴張策略。然而,隨著線下點位的不斷增多,上述策略的弊端開始顯現。
具體來說,建立在上述策略基礎上的直營模式,不僅要求品牌商要發展地推隊伍,還要求其要負擔入場費等前置費用。對于初創的共享充電寶企業來說,直營模式就像是多線作戰,他們在付出巨額的資金成本同時,也要在開拓市場上耗費巨大的精力。
而后,隨著市場范圍的大幅拓展,品牌商便紛紛開始超代理模式轉型。相比于此前親力親為的直營模式,品牌商在代理商模式中,只需扮演支持者的角色。市場開拓的工作代理商會替他完成。以共享充電寶第一股——怪獸充電為例,2020年Q2其新增了1800個點位,有七成是代理商完成的。從效率層面前,代理模式顯然要比直營模式更高。不過,代理商帶來的效率提升卻是要付出代價的。
具體來看,代理模式之下,品牌商支持,代理商鋪貨,商家分利,三者結成了牢固的利益體。為了贏得市場規模,部分品牌商與代理商早前達成了二八分成的協議。其中,代理商拿大頭,品牌商拿小頭。值得注意的是,品牌商在此前的直營模式下,付給商家的傭金等費用只占其收入的六成。
對代理商而言,品牌商的大幅讓利為其拓展注入了強勁動力。但對品牌商而言,激進的分成方式不僅使其放棄了原有的收益,也使其變相地失去了定價權。三方博弈之下,以至于品牌商、代理商以及商家要想獲得收益就必須漲價。
以街電為例,四年間,他的收費標準三度作出調整。2018年時,街電在上海的收費標準還是一小時1元;2019年時,街電的收費標準變為了半小時1.5元;2020年時,街電的收費又改為了“前5分鐘內免費,超出即按每一小時2元計費”;2021年時,街電的收費標準又變為了“每30分鐘2元,一小時4元計費”。
值得注意的是,共享充電寶在不同的消費場景,收費標準也不相同。比如說,日常的商場中共享充電寶價格為一小時4元,而高鐵車站和機場中共享充電寶的價格則為一小時8元。從需求角度來看,共享充電寶可謂是精準拿捏了消費者的需求。
不過,這些價格層面的變化并沒有給品牌商創造巨額的收益。以怪獸充電為例,即便是公司盈利的2019年和2020年,公司的收益也才分別為1.67億元和7542.70萬元。日前,怪獸充電的二季度財務數據顯示,公司報告期內的營收出現大幅下滑,公司凈虧損更是高達1.845億元。
業務單一遭遇天花板
如果說經營模式是制約共享充電寶企業發展的手銬,那么單一的商業模式便是制約他的腳鏈。伴隨著所處市場競爭的加劇,共享充電寶企業在商業模式層面的存在缺陷也被放大。為了為企業發展尋找第二曲線,共享充電寶市場的兩大龍頭,一家跨界賣起了白酒,一家玩起了新硬件。然而,從消費者反應來看,他們的轉型似乎仍欠缺考慮。
早在2020年,怪獸充電便開始布局釀酒。目前公司推出的白酒產品“開歡”已在天貓旗艦店發售。怪獸充電CEO蔡光淵曾公開表示,開歡將作為公司尋找第二增長曲線的首次嘗試。然而,從產品的銷量來看怪獸充電的嘗試并不樂觀。
從業務層面看,怪獸科技嘗試跨界白酒存在很高的難度。眾所周知,白酒產品具有很強的品牌效應。因此,能否得到消費者歡迎,便成為開歡面臨的首要難題。近年來,除了江小白之外,白酒市場鮮有新派產品脫穎而出。相比于定位于光瓶酒的江小白,定價248元的開歡自然會面臨更多來自消費者與市場的問題。
相比之下,竹芒科技的第二增長曲線探索要更務實。竹芒科技通過模塊化的產品設計,實現了共享充電寶與口罩機、紙巾盒、環保袋、廣告機和AED除顫儀等智能終端的靈活組合,賦予了共享充電寶更多實用功能。不過,對于消費者而言,竹芒科技的這些創新雖然很新奇,但并沒有解決他們的消費痛點。
其實,消費者并不需要竹芒科技這樣的創新,他們使用共享充電寶的首要目的是充電。然而,他們在使用產品的過程中,除了要負擔高額的費用外,還要面臨充電慢和歸還難等消費痛點。站在上述角度看,雖然在竹芒科技的努力下,共享充電寶的使用場景得到了拓展,但是消費者詬病的消費體驗卻依然存在。顯而易見,后者依然會影響消費者的選擇。
隨著共享充電寶市場集中度的提升,怪獸充電和竹芒科技之所以會尋求轉型,是因為他們需要向資本市場證明企業的盈利能力。不過,從使用頻率看,共享充電寶并沒有與用戶形成剛性需求。同時,隨著智能手機續航時間的提升和快充技術的發展,共享充電寶也缺乏成為必需品的條件。由此可見,共享充電的盈利能力是有限的,兩家企業要想證明自己的盈利能力就必須找到第二增長曲線。
不過,對于兩家企業而言,除了跨界與創新的嘗試外,他們似乎更該重視其已積累用戶資源。數據顯示,怪獸充電與竹芒科技的用戶注冊數分別為3.105億人和3.6億人?;诹髁克季S,他們如果能找到激活上述資源的方法,其第二增長曲線自然而然便會出現。目前來看,兩家企業要想激活上述用戶,首先應該要做的便是改善用戶體驗。畢竟,要想獲得活躍的消費者,首先得讓用戶認可你,目前來看,用戶對它們收費高昂的服務似乎并不買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