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雙十一”到來前,不少市民就已經將購物車加滿,時刻準備著“搶”入自己心儀的產品。在電子商務發展迅猛的今天,本地實體服裝店如何搭乘電商這趟“快車”,實現穩步發展的呢?對此,記者進行了走訪。
店家:從拉熟客進群到組建直播團隊
“寶貝們,來看下啊,我身上的這件只要59,僅此一件!有喜歡的抓緊下單......”11月3日下午,在阜陽國際服裝城5樓“美麗100”服裝的直播間里,主播小曼正在鏡頭前介紹衣服的款式、價格等。
(相關資料圖)
介紹后,她迅速脫下,挑了另一件衣服試穿......
和她一起直播的還有主播小秋,兩人輪流試穿、講解。這樣的直播,持續兩個半小時,帶來300件左右訂單。
直播間除了兩位主播外,還有兩名幕后工作人員。一名技術人員守在電腦前,負責上架產品;一名助理負責整理試穿的衣服。開播前,還需要選品等。
這種直播間,店里共有2個。“我們從2019年開始利用抖音等平臺拍視頻,在去年夏季成立電商部,專門做電商。”“美麗100”創始人劉平介紹,目前公司由批發部、品牌部和電商部組成,電商部有6名工作人員,負責直播、拍攝等工作。
2006年,她從界首老家來到阜陽皖西北商貿城,租下一間門面,開啟了服裝批發之路,從一間小門店,慢慢發展為一家現代化運營機構。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服裝批發行業不斷受到沖擊。劉平早早看到了這一點,便迅速行動。
早在幾年前,他們就開始將一些熟客拉進微信、QQ群,線上發樣品、下單,線下發貨。隨著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不斷興起,2019年起,他們又開始通過抖音等平臺發布視頻,宣傳產品。
2020年新冠疫情發生后,服裝批發行業也跟著受影響。“生意比之前難做,新進的貨卻發現網上都有賣的,而且更便宜。”劉平說,實體店經營的優勢在不斷縮小,他們需要進一步改變思路。
隨著直播的流行,他們也著手嘗試。
“一是想通過直播宣傳產品引流,二是清理庫存。”劉平說,但剛開始接觸直播,還是踩了不少“坑”。“為了測試哪個階段的流量高,主播們在夜里12點、早晨5點半都開播過。”
不僅如此,裝修直播間、直播人員工資等,都是開銷。好在,經過一年多的運營,漸漸走上正軌。“現在,每次直播能賣300件左右。線上銷售已經成為公司銷售的重要組成部分。”
當然,針對今年的“雙十一”,該公司也做好了營銷策劃,推出了一系列特價產品。
走訪:不少店家線上宣傳引流線下賣貨、做好服務
受到互聯網、疫情等因素影響,實體服裝店受到沖擊的同時,也在努力求變。
11月4日,記者通過抖音搜索“阜陽”等關鍵詞,看到不少本地實體店的抖音號。服裝店有阿瑪施、哥弟等品牌的商場專賣店,也有部分小店。
當天,記者走訪了部分實體服裝店發現,大多數服裝店都是個體工商戶,部分品牌店或者規模稍大的以公司化模式運營。
潁州萬達金街的Nice服飾店店主馬女士告訴記者,她從事女裝實體經營有5年了,注重客戶體驗,專注服裝搭配。“這兩年,我們也開始在網上發搭配視頻、做直播,視頻發布后,有喜歡這種風格的顧客就可以來店里看看。”她說,會為到店的顧客盡力搭配合適的款式,也會在視頻中教大家如何搭配。在她看來,微信、抖音等更多的是起到了引流作用,“讓更多消費者認識我們的服裝店,了解我們的風格。”
在潁河西路一家女裝店里,記者看到女店主正在通過抖音直播介紹自家服飾。“線上直播也有下單的,但是不多。”店主告訴記者,因為產品和價格相對于廣州、杭州等地的店不占優勢,所以店里的顧客多是本地消費者。“大部分是刷到視頻后到店里試穿,在價格、款式都滿意的情況下才會購買。
專家:要注重個性化服務提高消費者滿意度
“本地基本上都是批發和零售,沒有形成服裝行業的產業鏈。”阜陽國際服裝城負責人陳輝介紹,目前,在國際服裝城經營的店主做網絡直播的占20%左右,大多起到清理庫存和引流作用。他覺得,阜陽人口眾多,服裝消費群體眾多。想要通過線上形式搶占本地市場,首先要完善服裝行業的產業鏈。“可以引進一些服裝生產企業,形成產業鏈,這樣更有助于降低成本、提升競爭力,讓本地服裝銷售行業跟上電商發展節奏。”
在阜陽師范大學經濟學院博士李曉炫看來,實體服裝店只有適應市場變化,才能找到新的出路。李曉炫說,實體店在經營過程中,成本不僅包含店鋪租金、水電費、店鋪陳列設施等,還需配備店長、導購員等,成本較高,商品價格自然水漲船高。“但實體店也有自己的優勢,比如服裝都是陳列出來,體驗式購物可以讓消費者實際試穿,挑選到自己滿意的產品,退換貨率較低。”
李曉炫說,電子商務的發展在為服裝實體店帶來沖擊的同時,也提供了發展機遇。“注重個性化發展和提高消費者滿意度。”李曉炫建議,與線上購物相比,實體店最大的優勢在于購物體驗,所以應當通過購物體驗不斷提高消費者的滿意度。“嘗試線上線下同發展,才能在競爭中占據一席之地。”
記者 汪文婕 通訊員 陳征/文 徐丹丹/攝
來源:潁州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