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2023年春節,對東至縣張溪鎮長畈村許沖組74歲的吳福如老人注定是一個開心的節日,期盼35年的便民橋終于修通了。
吳福如一家87年在長畈村許沖組朱家山山腳建房定居,朱家山山腳下就是許沖河,多年來村民都是用毛竹搭建的便橋過河,竹橋又窄又矮,搖搖晃晃,一下大雨就被洶涌的河水沖走,等洪水退了再用毛竹搭建一座,就這樣反反復復。每年洪水季節,河水上漲,朱家山就身陷“孤島”,村民經常蹚水過河,十分危險。尤其是孩子上學,每天家長都得到河邊接送,遇上漲大水時,就沒法過河上學了。朱家山腳下原有幾戶人家,因為過河不方便,先后搬到河對岸建房,如今只剩下吳福如老人和他殘疾的五保戶弟弟2戶還住在山腳下的老屋。山腳的田地也逐漸拋荒,山上的毛竹也沒辦法砍伐變賣,能修一座堅固的過河便橋,一直是吳福如老人和周邊村民多年的愿望。
(原朱家山腳下河道村民搭建的竹橋,下大雨就被沖毀)
安徽衛生健康職業學院黨委委員、第八批駐村工作隊長、第一書記朱銀龍駐村后,進村入戶了解老百姓的訴求,實地察看地形地貌,了解到村民過河困難,一直奔走想通過立項建一座水泥橋,但受條件限制目前沒辦法實施。朱銀龍說:“許沖組吳福如老人反映的過河便橋問題,我們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我們工作隊在任期內一定要解決他和附近村民的出行問題”。2023年1月5日中午,駐村工作隊朱銀龍、吳義軍2人自掏腰包,出資1000元租用拖車和挖機,從6公里外的同樂組運來閑置的4根9米長鋼筋混凝土水泥桿,在駐村工作隊和村干部共同努力下,經過一下午緊張的施工,一座堅固的過河便橋搭建完工。工作隊還買來十幾袋水泥,用來固定橋墩和平整橋面。施工過程中,許沖組的村民胡守本一直在現場關注著進度,橋一搭好,他馬上在橋上走了走,邊走邊忍不住說到:“這橋真是好,這下我們到河對岸砍毛竹更方便了,毛竹終于可以賣錢了,這是一座‘致富橋’啊。”吳福如老人說:“從年輕時起,這幾十年做夢都想有一座堅固的水泥橋,現在這座橋真是方便,駐村工作隊朱書記他們給我們辦了件大好事,現在到河對面也不用趟水過河了,摩托車也可以過橋了,孫女上學再也不擔心了,這座橋是駐村工作隊和我們老百姓的‘連心橋’啊”。
(第一書記朱銀龍同村民一起組織水泥桿橋施工)
(修好后的便民橋)
長畈村駐村工作隊駐村一年半來,堅持“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以“我為群眾辦實事”為載體,訪民情聽民意聚民心辦實事。新冠疫苗接種期間,駐村工作隊隊員經常自己開車,對子女不在家,又沒有交通工具的老人來回40公里接送到鎮溪接種點接種疫苗,還自掏腰包給老人買早點,回村的途中還停靠下來,方便群眾捎帶買菜買日用品。村民裴冬英勞動能力差,在自家房子邊搭建一個棚戶,磚頭支一個鍋生火做飯,漏雨漏風,駐村工作隊出資近千元,請磚匠師傅在她室內搭建了一座柴火鍋灶,解決了她做飯難題。駐村工作隊還購買音響設備支持村民跳廣場舞,給五保戶徐國銀購買新木板床、棉被和床單,給周德財戶安裝煙囪管道,經常買些米油豬肉送給困難群眾,駐村工作隊點點滴滴的付出,深受當地群眾稱贊。
(李闊 本網記者 張仲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