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近年來,貴州一項項立足實際、服務群眾的務實舉措,扎實增強老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剛剛過去的2022年,貴州奮力完成“十件民生實事”。這十件民生實事,涵蓋就業、教育、醫療、交通等方面,件件承載著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資料圖】
即日起,多彩貴州網推出“幸??吹靡姟毕盗袌蟮?,感受貴州十件民生實事的“民生清單”正變成百姓的“幸福賬單”。
【新聞背景】“十件民生實事”之三:讓群眾享受優質便捷的醫療服務,建設40個兒童重癥監護病房,建設50個縣域醫療次中心,實現定點醫療機構跨省直接結算縣縣通。深入開展群眾就醫排長隊專項整治。村醫待遇每月提高200元。
冬日早晨,陽光煦暖。興義市烏沙鎮窯上村第二衛生室里,52歲的村醫黃家明帶著兒子、兒媳正在為10多名前來就診的病人治療,來回奔忙。
黃家明的父親就是當地的鄉村醫生,在村醫的崗位上干了50多年。從小,黃家明就對父親為鄉親們看病的過程耳聞目睹;同時,也對農村缺乏醫療資源的情況感同身受,他暗暗發誓要盡己所能守護父老鄉親的健康。
1998年,黃家明從貴陽中醫學院畢業后,放棄在城市當醫生的機會,回到家鄉接手了父親“村醫”的工作。為了不斷提高治病救人的能力,他的藥箱里總有幾本醫學書籍,背著藥箱走村串寨的空閑時便拿出書來學習,遇到看不懂的地方便做好記號,回去后立即向有醫學經驗的老同志請教,直到弄懂為止。
“學醫就要做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不能為了一己之利拿病人的生命健康當兒戲,自己能醫的就要竭盡全力醫好,不能醫的要及時通知病人轉診。”黃家明說。
黃家明(左)給村民測量血壓
窯上村第二衛生室服務當地村民2000余人,分布于4個村子,并且村組之間有相當的距離。剛做村醫的時候,由于條件所限,黃家明騎自行車出診。
“騎自行車走山路很費勁,耽誤時間,這樣就會增加患者痛苦的時長。”黃家明說,而且晚上出診還要拿著手電筒照路,很不方便。
現在村里的路都是水泥路,騎摩托車一般10多分鐘就可到病人家門口,出診效率大大提高。“最多的時候,我一天能到同一個村出診5次?!?/p>
作為鄉村醫生,黃家明的收入并不多,但他依然身體力行地守護著村民健康。
“村醫待遇每月提高200元”是貴州省2022年扎實辦好的民生實事之一,這讓黃家明由衷欣慰、干勁更足。
“我希望老百姓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做到科學防病,這比治病更重要?!秉S家明說,以前大家沒啥健康意識,現在除了日常診療工作外,按照公共衛生服務的內容,他定期會組織群眾健康教育活動,堅持每月用黑板報等形式宣傳防病治病的知識。
在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中,為村民建立健康檔案是件非常繁瑣的事情。黃家明就帶著兒子、兒媳上門采集信息,并逐步完善。通過這些工作的開展,黃家明對所負責的每一戶村民的身體健康情況都了如指掌。
黃家明(左)詢問村民病情
和村民相處了幾十年,他們已不僅僅是普通的醫生和患者關系了。只要提起黃家明,大都說他有耐心、對人熱忱。
新的一年,黃家明也在思索衛生室的服務升級,除了讓群眾享受“小病不出村”的便捷醫療服務,還在積極籌備中醫康復理療室的建設,增設針灸、刮痧、拔罐等項目,讓村里的老年人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保健養生服務。
村醫是事關民生的重要崗位,是我國醫療衛生系統的最基層,群眾享受醫療服務的第一站。貴州為進一步提高村醫待遇,壯大村級醫療力量,截至2022年10月底,省級配套補助資金0.37億元已全部下達,市縣兩級共到位資金0.29億元,完成市級全年配套資金的市、州有9個,完成縣級全年配套資金的區、縣54個,其余大部分縣區是按月或季度進度撥付村醫補助,累計支付村醫補助金0.68億元。
記者手記:
上百萬名鄉村醫生為百姓健康默默奉獻,撐起了我國農村醫療衛生的一片天。然而身份尷尬、待遇偏低等問題,使鄉村醫生們普遍缺乏職業自信心。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目前鄉村醫生大多是農村“赤腳醫生”轉變而來,沒有正式編制、待遇不高,鄉村醫生面臨后繼無人的窘境。
為了加強鄉村醫療力量,貴州不斷落實和完善鄉村醫生待遇保障與激勵政策,讓鄉村醫生隊伍更穩定,扎根基層更安心,更好地守護百姓安康。
本網記者:楊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