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亳州市民政系統圍繞兜底保障,深化制度改革,強化體系建設,落實落細各項救助政策,創新創優救助服務,用心用情為民紓困,穩穩托起了困難群眾幸福底線。
低保政策高效實施。市民政系統嚴格執行“凡進必核”“聯審聯批”“長期公示”制度,嚴格執行死亡、婚嫁遷出等月零報告制度,2022年底,我市保障低保對象22.8萬人,其中新識別低保對象14325人。
特困人員照料護理制度落實做細。我市照料服務協議全員簽訂,全市2.6萬名特困人員均與所在地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照料服務人(機構)簽訂了新版照料服務協議。照料服務制度嚴格執行,住院護理保險全面覆蓋,為全體特困人員購買住院護理保險,特困人員因病住院時,可根據病種、醫院和自理能力等級等,按天申報60元至150元不等的賠付金額,每年度最多可申報賠付120天,2022年,累計賠付3167人次247.4萬元。
臨時救助制度有效發揮。2022年9月,市民政局、市教育局等十二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社會救助重點工作的若干措施》,文件印發后,共在急難發生地對非本地戶籍人員實施臨時救助26人次。各項制度高效銜接,困難群眾接受臨時救助后,基本生活仍然存在困難的,協助按程序及時納入低保、低保邊緣家庭等保障范圍;困難群眾在申請低保、特困人員救助供養期間,符合條件的根據困難程度先行給予臨時救助;困難群眾申請醫療救助等專項救助后,符合條件的及時納入臨時救助范圍。
“物質+服務”多元救助模式加快形成。我市大力發展服務型社會救助,將縣級政府購買社會救助服務經費定為社會救助資金總額的1%,比例為全省最高。通過推行政府購買服務,為特殊困難群體提供精神慰藉、情緒疏導、權益維護等專業化服務,推動社會救助由給錢給物的單元型救助向“物質+服務”的多元型救助轉變。2022年,我市共實施政府購買社會救助項目46個,合同資金894.2萬元。
基層能力建設取得突破。社會救助協理員配備到位,目前,我市1348個村和社區已配備社會救助協理員1413名。社會救助服務站建設到位,我市1348個村和社區全部建立社會救助服務站,建立比例100%。88個鄉鎮(街道)全部建立社會工作站,實現全覆蓋。
記者 武景 通訊員 郭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