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史料里面最早提到波斯的是《魏書》。《魏書》寫成時間是公元6世紀的中期,差不多在公元550年左右,里邊提到波斯國舍利城,還提到最早一次波斯使臣來訪是在公元455年,當時講的是波斯、疏勒國使臣來訪……此后《北史》《周書》的記載,都是基于北魏的史料。”回溯波斯與中國的歷史淵源,獨立學者、策展人覃春雷說道。
對于許多人來說,“波斯”一詞充滿風情和神秘。牛津大學歷史教授霍馬·卡圖贊在《新月與薔薇》這部通史中,從古代波斯到現代伊朗,對這個古老國度前世今生進行了全景式呈現。譯林出版社“方尖碑”品牌在2022年初推出《新月與薔薇》中文版,受到了廣大讀者的熱情關注。
(相關資料圖)
2月24日晚,在該書出版一周年之際,由獨立學者、策展人覃春雷帶來的“時間的旅行:探訪波斯的足跡”《新月與薔薇》閱讀分享會在北京SKP RENDEZ-VOUS 書店舉行。本次分享會由該書編輯荊文翰主持。
新書分享會現場
作為世界上最古老、最輝煌的文明之一,波斯在歷史長河中,先后與希臘、阿拉伯、蒙古等多個文明發生碰撞與交流,近代以來又多次發生激烈的變革。
國際局勢風云變幻,作為波斯文明的繼承者,伊朗愈益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中東牽動著世界的神經,而伊朗又左右著中東的天平。這個面貌神秘的古國,中東動蕩地帶的心臟,成為世界目光的聚焦之所。
《新月與薔薇》是一本“波斯人”寫“波斯”的書,中文版推出以來入選了《出版人》2022年度致敬圖書、豆瓣一周非虛構好書等榜單。作者霍馬·卡圖贊生于德黑蘭,是土生土長的伊朗人,曾就讀于德黑蘭大學,后來又前往英國留學,在肯特大學獲得博士學位。畢業后,卡圖贊先后在伊、美、英的多所著名高校任教,并在許多重要的國際組織中擔任顧問。多元的教育背景和豐富的人生閱歷,使其對于伊朗歷史的分析深刻,視角獨到。同時,卡圖贊又將自己對波斯古典文學和伊朗社會經濟的研究融入寫作之中,使本書既展現了“新月”上的殺伐糾葛,又流露出“薔薇”下的溫婉柔情。
正如學者朱學東在他的“2022年度書單”所說:“《新月與薔薇》中文學與政治、文化與社會互相影響,呈現的是新月下的玫瑰園,而且是‘犧牲者的玫瑰園’。”古老國家向現代轉型歷經的陣痛在這本書里展露無疑。
新書分享會現場
作為中國國家博物館外國文物征集部專家組員、埃及探險協會會員、國際珠飾研究者協會會員,主講嘉賓覃春雷將目光投向古代波斯文明與文化,圍繞《新月與薔薇》一書,從伊朗的地理位置與簡要歷史、伊朗的波斯遺存、伊朗之外的波斯以及中國與波斯的聯系與遺存四個方面進行解讀。
覃春雷曾親身前往伊朗考察,并在歐美眾多博物館中探訪波斯文物。在活動中,他還結合自己的研究與親身經歷,和現場讀者分享伊朗的歷史、文化、藝術,展示自己拍攝的圖片資料,帶領大家領略這個古老文明的生機與魅力。
新書分享會現場
據悉,“方尖碑”是譯林出版社旗下歷史類圖書出版品牌,以“探知新視界”為宗旨,致力于呈現人類文明發展過程中關鍵的人、物、事,銘刻值得記憶的過去。書系選題涉及地區國別史、軍事戰爭史、城市史、文化史等多個領域,精選名家作品,兼顧學術性與趣味性、科學性與可讀性,力求做具有現實關懷的歷史科普,為廣大讀者構建起一個絢爛多彩的“世界史宇宙”。
2023年,“方尖碑”品牌還將推出《俄羅斯帝國史》《極北之地:西伯利亞史詩》《吳哥王朝興亡史》等重磅新書。
南都記者 黃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