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國兩會已經拉開大幕,各行業代表集中趕赴這場“春天的盛會”。而汽車行業作為中國經濟的支柱產業,相關代表的建言獻策可能預示著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同時也會對國民生活產生影響。
(資料圖片)
那么,今年兩會汽車行業的代表都提出了哪些建議,下面一起來看看。
汽車智能化工廠作業現場
奇瑞控股董事長尹同躍
全國人大代表,奇瑞控股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尹同躍,聚焦中國制造高質量發展的熱點難點問題,提出了十一項建議。其中與汽車相關的包括,加速推進與有關國家開展關稅和自貿協議談判,支持中國車企走出去;規范電動汽車高壓超充標準;加快商用車(重卡、大巴)換電模式推廣應用,全面推動商用車電動化;動力電池核心礦產資源海外戰略布局;完善汽車安全法規和安全性能評價標準;構建國家級汽車制造業產業數字化創新研究院。
關于電動汽車高壓超充標準,尹同躍指出,現行國標充電功率低、通信協議落后,被國際標準排除在外,影響電動車出口。其建議將國標與國際標準進行同步,實現更好的充電體驗,加速國家電動化進程。
關于商用車電動化,其指出,純電重卡目前都采用油改電平臺,且電池標準尚未統一,換電站數量無法滿足行業需求。對此,他建議加快商用車電動化、標準化,以此拉動換電產業鏈發展。
對于汽車安全法規,尹同躍指出,國際上頒布了R155作為網絡安全管理系統車輛認證統一規定的新法規,國內暫未實施。他對此建議工信部等相關部門加快強制安全標準的建設,整合C-NCAP和CIASI等碰撞與保險評價體系,制定符合中國特色的評價體系,縮減主機廠開發成本和時間。
整體來看,尹同躍的建議基本圍繞規范統一、標準化建設展開。有了完善的頂層設計,企業才能有的放矢,加快發展效率。否則各自圈地,形成內耗,不利于行業整體發展。
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
全國人大代表、長安汽車黨委書記、董事長朱華榮帶來6項建議,與汽車相關的是《關于保障新能源汽車健康協同發展的建議》、《關于統籌智能網聯汽車數據收集與共享的建議》、《關于我國主流燃油車消費稅改革的建議》。
關于新能源車話題,朱華榮也提出了充電難、電芯標準不統一導致企業重復投資、原材料依賴進口等問題。他建議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標準統一,并鼓勵國內電池企業、車企和礦企進行海外礦產資源布局。
關于智能網聯汽車,他指出數據法規不完善、重復采集汽車數據浪費資源等問題。他建議,健全汽車數據相關法規,建立用戶申請——部委審批——地方監管的數據使用和更新機制。
此外,他建議減半2.0L及以下排量的汽車消費稅稅率,原因是汽車消費稅已經不具備“調節小眾奢侈品消費”的功能,而汽車是人民的基本出行工具,稅率應當優化。
海馬集團董事長景柱
全國人大代表、海馬集團董事長景柱建議在海南試點氫燃料電池乘用車運營。
在景柱看來,海南四面環海,已建成島內完整的封閉交通體系,為全島布局自成一體的新能源網絡提供了難得的先天環境。他表示,通過海上風電和光伏發電制氫儲氫,既能解決風光電的消納問題,又能帶動海南自貿港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在上中下游打造出海南自貿港獨有的千億級零碳汽車生態體。
這很有趣,因為海南作為國內推進電動車最激進的省,尚未因此而獲得預期的產業和產值增長。而從景柱的建議來看,似乎當地又準備調轉槍口,從氫能產業中尋找紅利了。
小米雷軍
全國人大代表,小米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雷軍的關注點在汽車數據安全、汽車文化領域。
他提出,眼下車內外傳感器數量眾多,一些車企為了實現相應功能而對用戶車內行為進行監測,這種擦邊球行為或存在法律層面的漏洞。他建議,一方面需要加強車聯網信息安全建設,一方面也要建設可以互通的行業級數據共享機制及平臺。
此外其談到汽車文化時指出,中國應該加強汽車文化建設,營造更豐富的用車環境,并適度開放汽車改裝限制。
小米汽車雖然還沒有落地,但看得出來雷軍對汽車行業“操碎了心”。
小鵬汽車銷售展位。
小鵬汽車何小鵬
本屆兩會,何小鵬新當選了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他的建議同樣圍繞智能網聯和自動駕駛領域。他提出,推動加快智能網聯汽車和自動駕駛相關立法工作、探索建立自動駕駛技術及自動駕駛汽車保險產品體系以及推動加快城市高精度地圖審核流程。
從成立之初,小鵬就標榜“全棧自研”,而自動駕駛和智能網聯是它自研的主要攻堅方向。因此,呼吁相關領域的立法工作與其能否發揮業務優勢息息相關。
寧德時代曾毓群
全國政協委員、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曾毓群圍繞電池儲能高質量發展、動力電池護照及配套政策研究等方面提出了建議。
他提出近年來電池儲能產業快速增長,質量卻良莠不齊,對大容量電池儲能系統并網運行帶來新的安全可靠性挑戰。他建議加強儲能系統的評級,并建立國家儲能分級數據平臺,并向企業開放,有助于提升儲能網絡的安全性。
此外他提出“電池護照”概念,可實現對電池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消費者和監管機構可通過電池護照,簡單直接地查閱電池產品的相關信息。電池護照作為政府監管和社會監督的有力抓手,可成為促進電池產業低碳、循環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政策工具。
寧德時代作為動力電池龍頭,提出分級標準和建立平臺,固然有規范行業的初衷,但或許也有構筑行業門檻,篩選掉競爭對手的小想法。
最后
汽車行業激烈的競爭格局在代表各自的建議中體現得淋漓盡致。縱觀傳統車企、新勢力、供應商代表的建議,雖然都在為行業進步獻計,但可以明顯感受到側重點不同。各家都在朝著自己的現有優勢板塊或有意布局的板塊有的放矢。
汽車行業的發展模式總會日漸完善,只不過,先攻堅這頭,還是先加強那頭,這里面既有大勢所趨,也有小方向的利益博弈。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