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日前,記者從宿州市植保站獲悉,今年小麥赤霉病將在我市總體偏重發生,其中埇橋區、靈璧縣、泗縣南部有大發生趨勢。預計全市需防面積約為1350萬畝次,小麥抽穗揚花期在4月中旬。
據悉,今年氣候條件、種植品種、栽培方式等均適宜小麥赤霉病發生發展。據氣象預報,3月中旬至4月上旬我市降水量較常年偏少,降水過程或推遲到4月中下旬,恰逢小麥抽穗揚花期,利于赤霉病發生發展。我市主栽的小麥品種多不抗赤霉病,部分麥田畝播種量偏大,造成小麥群體偏大,田間郁蔽、通風透光性差,加之我市種植結構多為玉米-小麥輪作,土壤中秸稈殘體存量大,導致帶菌率高、病菌數量大,為病害發生創造了有利條件。
針對全市小麥赤霉病重發態勢,市植保站提出具體防治技術意見:要落實“一控兩保”防控策略,突出抓好小麥“一噴三防”作業,全面推行小麥赤霉病全程綠色提質控害增產技術,堅決控制全市小麥赤霉病重發流行,確保防治處置率100%、赤霉病病粒率低于3%。防治適期為小麥齊穗至揚花初期開展第一次防治(見花打藥),可視天氣等情況開展第二次防治。若小麥揚花期遇陰雨天氣,選擇雨停間隙或搶在雨前施藥,施藥后3—6小時內遇雨應及時補治。防治藥劑需使用省《關于印發2023年安徽省小麥赤霉病防控技術方案的通知》中重點推薦的一批對赤霉病防效好、毒素控制作用較強,同時兼治小麥銹病、白粉病等穗期病害的優質藥劑。推廣應用植保無人飛機、自走式噴桿噴霧機等現代高效植保機械,開展小麥赤霉病統防統治,實現統防統治覆蓋率達80%以上。
記者 彭序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