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3月21日,安徽科技學院“省作物智慧種植與加工技術工程研究中心”師生在小崗村開展小麥變量施肥技術示范活動。該校研究中心主任、安徽省科技特派團團長任蘭天,安徽科技學院信息與網絡工程學院數據科學研究與應用團隊余宏杰教授,校資源與環境學院農業遙感創新團隊負責人李新偉,工程研究中心成員劉吉凱、甄鳳賢、楊雪等赴鳳陽縣小崗村開展了小麥無人機變量施肥試點示范活動,大力推廣精準農業和作物智慧種植技術,促進種植業綠色高質量發展。
示范活動在小崗村陳夕兵家庭農場的小麥田里進行,安徽省作物智慧種植與加工技術工程研究中心各課題組負責人向參會人員詳細講解了變量施肥的原理,并展示了利用多光譜無人機進行小麥長勢數據采集以及利用植保無人機進行變量施肥作業的整個過程。
無人機變量施肥是一種應用無人機遙感技術采集作物冠層含氮量、葉綠素等光譜數據,通過智慧農業平臺進行數據處理,分析作物的長勢與養分需求,進而開出施肥處方圖,再導入植保智能無人機進行變量施肥的技術。變量施肥技術是精準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根據作物實際需要,進行科學施肥,可以促進肥料合理投入,提高作物產量和品質。
此次示范活動受到了鳳陽電視臺等媒體的關注。任蘭天告訴記者,與傳統的人工撒施相比,通過智能無人機和遙感技術結合開展精準高效施肥,不僅可幫助農民節省20-30%的肥料用量、節省肥料成本,還能夠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增加小麥產量和品質,防止土壤板結、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保護生態環境。小崗村種糧大戶程夕兵表示,變量施肥技術能夠每年節約肥料六萬多塊錢,歡迎以后更多地推廣類似的新技術。
據悉,安徽省作物智慧種植與加工技術工程研究中心為安徽科技學院管理的實體省部級研發機構。此次示范活動的開展為推廣作物智慧種植技術、促進農民增產增收起到了良好的效果,為發揮高校服務鄉村振興起到了積極作用,也是科技特派員制度優勢的一次充分體現。(甄鳳賢 特約通訊員:張威)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