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現在正是小麥需水的時候,有了這套智能設備,小麥灌溉越來越省心、省力、省工。”3月28日上午,在亳州市譙城區大楊鎮郭萬村,種植大戶景鳳祥高興地說。
景鳳祥所說的智能設備就是郭萬村在建設高標準農田過程中安裝的智能灌溉水肥一體機,依托這套設備,在手機上就能查看土壤溫度、濕度等實時數據信息,從而進行遠程操作灌溉和施肥。
“通過手機上的實時數據控制灌溉,大大提高了灌溉用水的利用率,從而實現了節水。”景鳳祥介紹,他在村里流轉了600畝地種植小麥,在以往小麥灌溉的時候需要大量的人工,灌溉成本也高,智能灌溉水肥一體機應用后,大大節省了人工成本。
譙城區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四標段現場負責人孫登房介紹,郭萬村高標準農田項目面積6300畝,目前已經完成道路施工15條9.7公里、橋梁64座,疏通溝渠35條25.6公里,新打機電井33眼,現在正在進行灌溉設備安裝的掃尾工作,預計4月上旬將全部完工。
“下一步,郭萬村將以高標準農田建設為契機,加快推進小田變大田改革步伐,加大土地流轉力度,發展‘合作社(家庭農場、種植大戶)+農戶’的生產模式,推行糧食訂單生產,從而帶動農民增收。”郭萬村村委會副主任胡長月說。
據統計,大楊鎮現有耕地面積12.7萬畝,其中高標準農田10.2萬畝,2022年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區畝均糧食產量比非項目區增產100多公斤,全鎮10多萬畝小麥增收1000多萬公斤。同時,項目區內的農業生產耕種管收機械化率達到100%。
近年來,我市通過“田、土、水、路、林、電、技、管”綜合治理,將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與小田變大田、“黑臭水體”治理、地力提升、中小溝疏浚、農田水利“最后一米”等工作相結合,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持續提升農田抗災減災和旱澇保收能力,讓“糧田”變“良田”。我市現有耕地面積885.12萬畝,截至目前,建成高標準農田的面積達771.39萬畝,占耕地面積的87.15%,高標準農田建成率全省第一。
記者 武景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