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魏馮
今年全國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和區域均衡布局。當前,四川衛生健康系統開展一系列行動和布局,優質醫療資源正往三州地區和多個基層醫院多點擴容。
打破“幫扶兩條線”局面 下村義診將成季度“規定動作”
(資料圖)
“有糖尿病,就別再喝含糖飲料了。”“不舒服別扛,要去醫院診斷治療,盡量休息好。”3月24日,四川省第四人民醫院組織義診小分隊在涼山彝族自治州喜德縣且拖鄉三甘果村村委會廣場,對口幫扶喜德縣人民醫院的醫生、省四醫院內分泌科主治醫師劉瑤麗正在給村民耐心交代。
這天,劉瑤麗在內的四名省四醫院醫生,和兩個“徒弟”、喜德縣人民醫院醫生為村民開展健康宣教和義診活動,宣傳疾病預防知識、測血壓血糖、查耳病、咨詢病情等,為行動不便的群眾診斷病情、指導用藥及治療。
省四醫院內分泌科主治醫師劉瑤麗正在照顧患者。省四醫院供圖
讓劉瑤麗頗為振奮的是,駐村“義診”將成為新的“規定動作”。經過省四醫院駐村工作隊的摸排,結合醫院相關負責人多次調研,發現村里“一老一小”多,不少老年人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等,對慢性病重視程度不高。從喜德縣返程后,醫院領導班子迅速敲定兩件事——
一件事是打破過去“幫扶兩條線”局面,銜接鄉村振興和醫療支援兩項幫扶工作,將優質醫療資源“再”下沉。“2016年至今,我們每年派駐醫護人員對喜德縣人民醫院提供‘醫療幫扶’,2021年選派駐村工作隊對喜德縣且拖鄉三甘果村村民提供‘鄉村振興定點幫扶’,我們正計劃每季度讓‘醫療幫扶’人員去‘鄉村振興幫扶’點位,形成一項固定制度,根據村民疾病情況,按需提供針對性的義診服務。”該院相關負責人介紹。
另一件事是該院將發揮“四川省慢性病醫防融合指導中心”作用,探索將喜德縣且拖鄉三甘果村作為試點村,以專病為切入點,聯動當地疾控部門和醫生為患者提供健康宣教、慢病干預等多元醫防融合服務。
一線工作者積極行動。4月3日,三甘果村駐村第一書記、省四醫院醫教部干事呂小菲和駐村隊員、省四醫院放射科主治醫師陳金龍打算將村民健康臺賬摸得更細更實,幫更多醫生做好重點人群醫療服務。對口幫扶醫生、省四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蔣玉媛思考,下一季度在該村義診時要帶去更多藥品、宣傳單、彝語科普小視頻,時間充裕時還可辦講座。
優質醫療資源下沉,也惠及基層醫務人員。“從‘師傅’劉瑤麗身上,我學到很多糖尿病及并發癥的規范化診療用藥方案和個體化診療方案。她特別有耐心,考慮問題周全,我以后也想幫助更多患者。”喜德縣人民醫院的醫生巴久阿英說。
系列合作緊鑼密鼓 惠及更多基層日間手術、眼科和婦幼患者
當前,一系列布局緊鑼密鼓,彰顯四川醫療衛生系統迅速下沉的行動力。
3月20日,省衛健委組織“四川省母嬰安全和婦幼健康服務能力對口幫扶”簽約儀式在成都市舉行,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省婦幼保健院、成都市婦女兒童中心醫院,分別對口幫扶甘孜州、涼山州、阿壩州衛生健康委,幫扶周期為2023年至2025年,未來將以保障母嬰安全為重點,圍繞健全出生缺陷防治網絡、建設兒童早期發展基地、建強婦幼保健特色專科等工作,多維度、多形式開展深度幫扶合作,有利于解決四川省婦幼健康服務區域發展不均衡的問題。
4月3日,喜德縣人民醫院,省四醫院泌尿外科副主任醫師王海權正在帶“徒弟”。省四醫院供圖
3月20日至3月22日,省衛健委主辦的第七屆“點亮一盞燈 照亮一家人”健康知識上高原活動舉行,30名專家“組團”前往涼山州越西縣、喜德縣。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到當地醫院、學校、廣場,為超過2000名群眾提供現場義診服務、為兩縣當地醫院臨床示教和當地學校提供青少年健康心理、營養主題科普講座。
活動結束后,專家團成員、省中西醫結合醫院急診醫學科主任陳建輝打算進一步研究疼痛類疾病,學習更多中醫外治法,省婦幼保健院小兒心血管內科主任季雪紅更堅定治療更多患兒的決心,“越西縣義診時接診了8個患者,有1個是先天性心臟病患兒。”她擔心患兒錯過最佳治療時間,特意通過帶孩子來診治的爺爺聯系上孩子母親,在電話里溝通孩子病情和治療方案。
3月23日,四川大學華西天府醫院和四川天府新區11家社區醫院達成日間手術一體化合作,患者在社區可完成換藥等多項操作,省去往返醫院的時間,術后安全也能得到保障,基層醫療機構可學習識別手術后并發癥、參加緊急處理等技術培訓,整體提高社區醫療水平。
3月24日,由成都市青羊區衛健局組織實施、成都愛迪眼科醫院牽頭、轄區內11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共同參與的成都市青羊區眼科全專聯盟成立,下一步將制定基層眼科醫生年度培訓計劃、協助建設基層臨床眼科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項目。
據悉,省衛健委還將進一步拓展名醫服務群眾渠道,開展“萬名醫護下基層志愿服務”,組織更多專家到基層帶教義診,讓醫療志愿服務向全省革命老區、邊遠地區、鄉村振興重點地區下沉。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