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3月31日下午,阜陽師范大學在西湖校區正行樓1202會議室舉行歷史學科專業建設暨《淮河歷史文化叢書》出版發行座談會。校黨委常委、副校長張慶旭,阜陽市委宣傳部副部長燕少紅、《阜陽日報》高級編輯王笑丹出席會議,科研處、圖書館、學報、歷史文化與旅游學院、皖北文化研究中心等單位負責人以及校內外社科文史界專家、叢書作者參加座談會。
座談會上,歷史文化與旅游學院院長陳雷介紹了歷史學科專業建設情況及取得的成績,表示將繼續努力,潛心教學,加強科研,注重內涵發展,全面推進歷史學一流專業建設,加強課程思政和專業建設,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著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燕少紅對《淮河歷史文化叢書》高度評價,認為該叢書的出版是阜陽社科界和淮河文化研究的一大喜事,各位作者以扎實的歷史研究推進地方文化建設,有助于增強文化自信,表示將進一步推介與宣傳好這一高水平成果。
王笑丹認為該叢書融科學性、知識性、學術性、可讀性、嚴謹性、通俗性為一體,選題新穎、視野寬廣、布局宏大,立體感強,有創新性、吸引力、感染力,是淮河流域歷史文化研究的又一標志性成果。
叢書主編吳海濤教授對這套八卷本《淮河歷史文化叢書》從選題醞釀到資料收集,從分工協作到出版發行,歷時八年的研究情況作了說明,指出淮河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淮河流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思想發源地、文化發祥地,需要進一步加強淮河文化的研究,推動中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研究,提升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認識,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力。李良玉教授介紹了多年來組織團隊從事地方歷史文化研究取得的成績及今后努力的方向。與會人員表示,將進一步加強團隊建設,凝練學術方向,持續深入推進淮河歷史文化研究,促進地方文化與經濟社會發展。
張慶旭在總結發言時指出,這套叢書多角度、全方位系統考察了淮河文化的歷史發展與演變,極大豐富了區域歷史文化研究的內容,對叢書出版表示祝賀;認為這是開展“有組織的科研”的成功典范,該研究成果有水平、有特色、有合力、有影響、有意義,是該?;春游幕芯款I域的重大成果。他強調,淮河流域在我國數千年的文明發展史上,始終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淮河文化博大精深,值得深入挖掘與研究,期待有更多更好系列成果問世。
通訊員 郭從杰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