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4月25日至26日,“守護好一江碧水、提升水生態質量”湖南省洞庭湖水生態監測技術交流培訓在岳陽舉行,統籌規劃湖南省水生態能力建設,進一步提升水生態監測技術能力,為長江流域水生態考核提供有力技術支撐。
交流培訓現場(何飛祥 供圖)
這是湖南首次開展洞庭湖水生態監測領域的技術交流培訓,由湖南省洞庭湖生態環境監測中心(以下簡稱“洞庭湖中心”)承辦。培訓邀請到了中國環境監測總站首席科學家王業耀、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研究員金小偉、南京大學教授張效偉、江蘇省和浙江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主要負責水生態監測工作的相關專家參會授課。湖南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主要負責人、駐市(州)生態環境監測中心主要負責人和相關技術骨干參加培訓。
水生生物監測實地教學演示(何飛祥 供圖)
湖南省生態環境廳一級巡視員張在峰在動員講話中要求,要學以鑄魂,提高對水生態監測的思想認識,加快補齊全省水生態監測短板;要以學增智,通過本次交流培訓學習,增強水生態監測本領;要以學促用,洞庭湖中心要在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的指導下,統籌做好全省水生態監測頂層設計,努力提升全省水生態監測能力;要以學正風,穩步扎實開展全省水生態監測工作,確保監測數據的“真、準、全”。
本次培訓內容非常豐富,站位高、角度廣、實用性強,既有水生態監測理論知識授課,也有水生生物現場采樣技術培訓。專家們從頂層設計布局到全面推進基層水生態監測能力建設,系統全面地對水生態監測工作進行了介紹,特別是對前沿科技環境DNA監測進行實踐案例的分享,給生態監測帶來新的視角。
王業耀就湖南省水生態監測工作提出,要統籌國家和地方水生態監測網絡,在國家水生態監測點位基礎上,以說清水生態問題及原因為目的,在參照水體、重要水功能區、城市上下游、區域重要水體布設水生態監測點位;要因地制宜構建水生態評價體系,建立“一河一策、一湖一策”的典型水體生態完整性評價指標體系;要建立健全水生態監測評價標準規范,盡快形成水生態監測技術規范性文件,指導監測系統開展監測工作,確保監測工作的規范性和一致性;要加快推進水生態監測能力建設,做好統籌兼顧,以示范實驗室創建為抓手,推動各地積極開展水生生物監測能力建設,促進系統內水生生物監測技術能力的整體提升。
水生生物監測實地教學演示(何飛祥 供圖)
此次水生態監測培訓是全面加強湖南省水生態監測能力建設的重要舉措,通過技術交流為湖南省開展水生態監測工作提供了更廣闊的視角和更開放的思路,一些更先進的監測技術和評價方法,將為湖南省接下來全面開展水生態調查監測,建立健全全省水生態監測網絡提供技術支撐,更好促進湖南水生態監測工作高質量發展。
理論培訓結束后,培訓人員前往岳陽君山華龍碼頭,由洞庭湖生態環境監測中心技術人員進行水生生物監測實地教學演示。(何飛祥 陽文娟)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