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個大學生干什么不好,何必要回村里,別再像我們一樣面朝黃土背朝天,你吃不了這苦......”2015年大學畢業后,魏瑾瑾認準了一條“自討苦吃”的道路——回村種西瓜?!案改负芊磳Γ焯爝@么念叨我。他們很無奈,但我很堅定?!蔽鸿f。
爺爺的種瓜經歷是魏瑾瑾堅定的重要原因。雖有幾十年的種瓜經驗,但爺爺仍舊沒有掌握核心技術,常去外地求購瓜苗,也常因為買不到瓜苗垂頭喪氣。每年夏季,爺爺跪在30多攝氏度的大棚里授粉到夜里1時多,汗如雨下,常年勞累而身患疾病,收入卻沒有因為種植面積的擴大而增加。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實地考察、外出學習,魏瑾瑾堅信能帶來改變,然而,事與愿違。創業第一年就因棚體設施規格與栽種時間不匹配,導致瓜苗遭遇霜凍損失十多萬元。“門外漢到底行不行”“要不要放棄”“我是不是選錯了路”......一連串的問號在魏瑾瑾的腦子里接踵而至。一直反對的父親卻說:“你失敗了有老爸頂著。”父親的話重新燃起了魏瑾瑾的希望,她緊急聯系外地的專家,及時采取補救措施,不僅挽救了部分損失,更積累了寶貴經驗。
兩年的時間,曾經的“門外漢”開辟了甘肅、海南、云南、寧夏等多個種子市場和基地。
“我種了這么多年西瓜,還用你教,我種瓜的時候還沒有你這娃子呢......”有了經驗有了技術,魏瑾瑾想帶著鄉親們一起致富,當她跟村民說起嫁接技術時,卻被嘲諷一番。
村里的王彩虹大爺因為沒有及時遮陰造成倒苗,問了很多人都沒能救活,他來到魏瑾瑾的苗場準備再買些種苗。魏瑾瑾沒有當即售賣種苗,而是詢問了基本情況,又去王彩虹大爺苗棚里用地膜覆蓋并放上遮陰網。三天后,王彩虹大爺高興地來致謝:“多虧了你的方法,讓我搶救過來1.8萬棵苗,少損失3萬多元。不服老不行,還是你們小娃娃厲害。”
王彩虹大爺的事情傳開來后,村民們對魏瑾瑾刮目相看,2017年跟著魏瑾瑾一起成立了碭山縣百思農果蔬種植專業合作社,魏瑾瑾任總經理。幾年來,合作社先后建了溫室育苗大棚和西瓜種植大棚,占地680畝。引進新型西瓜品種和吊蔓種植新模式,嘗試用新技術、新品種示范帶動轉變傳統西瓜種植模式。推薦留守婦女在西瓜育苗工廠就近就業,在基地工作的留守婦女年收入在3萬~3.5萬元,為周邊群眾提供了大量就業崗位,成功帶動60多戶貧困戶脫貧。
目前正處于西瓜的上市季節,魏瑾瑾一邊忙碌著瓜棚的農活,一邊在網絡平臺發布著各類消息。她說:“我要利用互聯網電商平臺擴寬‘程莊西瓜’的銷售渠道,真正實現訂單農業,以品牌興農助力鄉村振興。”
青年人要意識到時代賦予的責任,有相當、有作為才能讓新時代的田野充滿活力,迎來再一次變革。同時,也要有眼光、有遠見,更要有勇氣,積極投身到鄉村建設事業中。我也需要積極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組織協調能力、專業技術知識和現代化經營能力缺一不可,讓鄉村振興,青年先行不是一句空談。
今后,我將始終牢記責任和使命,激揚青春之志、抒發青春之情、奉獻青春之力,在鄉村振興道路上,書寫無愧于時代的青春篇章。
——魏瑾瑾
□本報記者黃慧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