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期存款利率3.2%,消費貸款卻只要2.98%。”近日,杭州市民黃女士咨詢定期存款利率時,發現某銀行的一貸款產品利率比定期存款利率還要低,“前腳剛存進30萬元,現在又想貸點錢出來了。”黃女士調侃道。
隨著政策利率連續下調,銀行的消費貸、經營貸價格又“卷”起來了。
個貸利率低至2.98%
【資料圖】
低于3年期存款利率,呈倒掛現象
“這是我們行8月份新推出的活動利率。封頂200萬元,50萬元內(含)可享受2.98%的低利率。” 某銀行一網點信貸經理告訴記者,“最近每天都有客戶來咨詢,這樣的利率優惠絕對是近年來新低了。”
潮新聞記者了解到,這款“貸易通”產品是該銀行面向有房產的企業主、個體工商戶、優質企事業單位在職員工打造的一款抵押類產品,貸款用途可為消費或經營。
“消費貸最長可貸5年,50萬元內(含)2.98%,超出部分4.5%,綜合利率4.2%左右,隨借隨還;經營貸時間跨度更長,50萬元內(含)也是2.98%,超出部分3.7%,以10年期計算綜合利率3.6%左右。”這家銀行的一名信貸經理介紹道。
潮新聞記者注意到,該行當前三年期存款利率為3.2%,明顯高于活動貸款利率,呈倒掛現象。不過,網點工作人員表示:“隨著LPR的下調,9月份存款利率可能還要下調。”
不過,目前市場主流的貸款利率仍然在3.2%至3.6%左右。
“貸款業務壓力無時無刻不大。”一國有銀行基層網點員工告訴記者,這波個貸內卷潮,從年初蔓延至下半年,“打電話、地推、上門辦業務,每天都忙得暈頭轉向。”
在分析人士看來,銀行“卷”個貸,與目前經濟大環境、市場供需變化、銀行同業競爭等多方面因素有關,不過,多名專家也指出,行業過度卷或過度定價屬于非常態,難以長期持續。
“個貸利率進一步下調的空間有限。”有業內人士認為,2.9%的定價已基本接近資金成本,銀行較難有進一步下降的空間。
上半年消費貸款同比多增四千億元
事實上,早在今年年初,銀行消費貸利率就已開啟了“內卷”模式,多家主流銀行的個人消費貸款利率下限一路走低,達到近幾年來最低水平。
記者從多位銀行工作人員處了解到,今年春節前后,國有大行的消費貸產品利率下限均降至4%以下。彼時,中國銀行“隨心智貸”年利率最低3.95%,額度最高30萬元;建設銀行“建易貸”年化利率最低3.95%;工商銀行“融e借”額度最高可至100萬元、年化利率最低3.7%。
融360數字科技研究院監測數據顯示,7月全國性銀行的消費貸平均利率水平為3.57%。多個國有行和股份行,包括部分在個人消費貸領域較為活躍的城商行,消費貸最低利率都可以做到1年期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7月為3.55%)以下。
消費貸利率持續下行的背后有著政策和市場雙重影響。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一方面,近年來,為應對內外復雜經濟環境,宏觀政策偏積極,市場利率中樞持續下移;另一方面,受到市場競爭影響,銀行積極推動消費貸業務發展,同業競爭激烈。
從央行數據來看,消費貸款今年增長明顯。上半年,住戶貸款新增2.80萬億元,同比多增5723億元。住戶貸款多增的主要原因是個人經營貸款和短期消費貸款有所多增。其中,個人短期消費貸款新增3009億元,同比多增4019億元。
除此之外,有業內人士指出,消費貸利率走低還與年內銀行存款利率調降有關。
多家上市銀行公布半年報
息差持續收窄,承壓明顯
A股42家上市銀行中,當前已有20多家銀行交出上半年“成績單”。
受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多次下調、持續讓利實體經濟以及存量貸款重定價等多重因素影響,上半年A股上市銀行息差持續收窄,承壓明顯。
數據顯示,截至報告期末,已披露半年報的上市銀行凈息差范圍在1.31%至3.00%之間,環比季度和同比均有所下滑。
日前,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二季度商業銀行凈息差為1.74%,與一季度持平,但較上年同期下降20個基點。
目前已發布中期業績的A股上市銀行中,交通銀行、上海銀行、蘭州銀行、上海農商行凈息差已低于1.74%的行業水平。其中,交通銀行2023年上半年凈息差同比下降22個基點為1.31%,上海銀行2023年上半年凈息差同比下降26個基點至1.40%。
如何穩住銀行凈息差,已成為行業共同面臨的話題。
8月17日晚,中國人民銀行發布了《2023年第二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在專欄中首次討論了“合理看待我國商業銀行利潤水平”,提出商業銀行維持穩健經營、防范金融風險,需保持合理利潤和凈息差水平,這樣也有利于增強商業銀行支持實體經濟的可持續性。
分析人士認為,央行首提商業銀行“合理利潤”,明確表態保持銀行息差合理水平。展望未來,預計商業銀行凈息差將逐步企穩,在合理范圍之內保持穩定。
重要提醒:
個貸利率“誘人”,但需警惕風險
對于普通消費者來說,盡管個貸利率“誘人”,但還是要根據自身的實際需求和還款能力理性選擇,一方面合理控制債務水平和杠桿率,避免過度消費,另一方面合理使用貸款資金,警惕政策風險和資金風險。
事實上,無論是消費貸還是經營貸,資金使用都有明確要求。其中,消費貸只能用于日常消費使用,經營貸則必須要有正常經營的實體企業,資金只能用于經營。監管部門也明確要求經營貸、消費貸不得買房、炒股等。一旦被監管發現異常,監測到貸款違規進入樓市,銀行將會要求客戶限期還清所有貸款,客戶個人征信也會留下不良記錄。如果借款人和貸款中介在申請貸款的過程中存在弄虛作假的行為,又給銀行造成壞賬,可能涉嫌騙取貸款罪,銀行可報警追究刑事責任。
網友評論:
來源:潮新聞記者 何慧婷、南方都市報、網友評論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