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央行網站發布《中國人民銀行 國家外匯管理局關于調整企業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參數的通知》,決定將企業的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參數由1.25下調至1。業內人士表示,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參數的高低,直接影響企業在境外融資風險加權余額上限的大小,此次參數調降,意味著企業跨境融資風險加權余額上限下降。此舉在當前匯率雙向波動加大的情況下,利于控制企業跨境融資風險。
通知表示,企業因此次參數調整導致跨境融資風險加權余額超出上限的,本通知發布之前的跨境融資合約可持有到期。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的其他事宜仍按照《中國人民銀行關于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有關事宜的通知》執行。
根據我國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的規定,跨境融資風險加權余額上限由微觀主體的資本或凈資產、杠桿率和宏觀審慎調節參數等因素共同決定。比如,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在調節系數是1時,某企業跨境融資風險加權余額上限是100億美元,系數是1.25時,上限是125億美元,現在下調至1,上限就由之前的125億美元下降至100億美元。
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王有鑫表示,從穩定匯率方面來看,目前大部分企業跨境融資額度都相對充足,參數調降對融資影響有限。不過,考慮到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參數與遠期購匯風險準備金率、逆周期因子類似,都是宏觀審慎調節工具,此次調整更多是釋放信號的意義,有給匯率降溫的目的。從防范外債風險來看,目前無論是從境內金融機構外幣存貸款規模還是整體外債余額看,隨著人民幣匯率快速升值,境內企業外幣融資規模快速走高,企業杠桿率攀升,而與此同時,受疫情影響,部分企業經營環境惡化,企業破產和債務違約事件開始增多,為了防范風險進一步擴散蔓延,此時調降跨境融資參數,可以起到逆周期調節作用,穩定杠桿率,避免出現貨幣錯配和流動性風險。
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表示,今年以來人民幣匯率彈性增強,參數下調將有助于企業樹立匯率“風險中性”的理念,做好外幣的資產負債管理,避免匯率敞口風險,確保企業穩健經營。
關鍵詞: 跨境融資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