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以漢服文化為代表的中國風美學,受到年輕人的青睞。隨著漢服愛好者的數量快速增長,漢服市場也在今年迎來爆發。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漢服行業市場規模達79.6億元。中商產業研究院預測,2021年我國漢服行業市場規模將達105億元。而在深圳,漢服也有大批擁躉。
漢服,承載了漢族的染織繡等杰出工藝和美學,傳承了30多項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受保護的中國工藝美術。
深圳的李小姐就是漢服愛好者。她告訴記者,喜歡漢服是緣于漢服攝影,覺得這種衣服樣式好看,搭配上發型和首飾,非常有古典氣質。在深圳也有很多漢服圈子,大家會相約節假日一起身穿漢服聚會、拍照,已經成為一種交友方式。
“在深圳,漢服就像是一些人的假日著裝。周末和假日,在公園、商場都會遇到不少的漢服愛好者,他們的服飾設計講究,橫跨漢唐宋明不同朝代。此外,漢服也不是年輕人的專屬,很多年輕的父母和小孩一起穿著同款定制漢服出街。”深圳大學人文學院哲學系一名教授表示,在年輕的深圳,漢服也炙手可熱。
據了解,漢服工藝繁瑣,漢服本身制作需要很多人工成本和時間成本。如今,銷量最大的漢服價格在300元至500元。而在五六年前,想要做工質量和樣式皆上乘的一般要四五百元起,如果是手繡漢服,價格則在8000元至20000元。有漢服愛好者表示,自己有240多件套漢服,最貴的一件6000多元。
李小姐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記者,“漢服每件的價格大概在幾百元左右,單件價格不貴,但是漢服一般都有好幾層,一套下來也就上千了。而且,好看的款式層出不窮,忍不住‘剁手’是常有的事。此外,有了漢服,就不得不置辦配飾。”
天眼查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有超3000家企業狀態為在業、存續、遷入、遷出的漢服相關企業。廣東省擁有最多的漢服相關企業,超300家,占總量的10%。
隨著“漢服文化”興起,山東省曹縣最近成了“網紅”。其憑借著此前做影視服飾的基礎,以低價漢服為主打,短短一年就占據了漢服三分之一的網絡銷售額。曹縣某漢服代工廠老板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今年的市場比去年要好不止幾倍。“以前賣個幾萬元,今年平均每個月一個店鋪大概都有30多萬元的銷售額,爆款漢服網店能賣出10萬件。”(記者 涂競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