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有報道說,5月份新增投資者為141.22萬,同比增加16.32%。這是新增投資者連續15個月突破100萬。目前已開立A股賬戶的存量自然人投資者已達1.86億。這組數據說明,A股市場正在被更多的投資者看好;同時也說明,盡管機構投資者對于市場的主導趨勢越來越明顯,但是,散戶也并沒有減少,反而在增多。
不過,這也并不能說明,更多的普通投資者已經在買股票還是買基金之間作出了最后的選擇。一項調查統計結果顯示,北上廣深九五后的年輕人已經大規模進入投資理財市場,其中,超五成18歲~20歲的年輕人開始接觸投資理財,超兩成的年輕人愿意拿出收入的50%進行投資,更有超八成的年輕人買過基金。就此而言,基金投資正在受到更多人的青睞,基金投資愈發地成為主流投資渠道,應該不算夸張。
今年春節后,隨著市場的深度調整,一些業績表現較差的基金成為投資者茶余飯后吐槽的對象,似乎整個基金行業都背上了黑鍋。其實,就像散戶中也有賺到大錢的一樣,基金行業里出現少數業績表現不佳甚至太差的產品,也并不值得奇怪。真正值得關注的是,如果長期持有比較優秀的基金經理人的產品,會獲得什么樣的回報。
新近的報道說,近五年滬指漲幅僅超過22%,表現較好的滬深300、創業板指同期漲幅分別超過50%和60%。就是在這樣的市場背景下,主動權益類基金近五年的平均回報高達109%。其中,持股比例最高的普通混合型基金,同期收益率144%,偏股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大類,平均回報也都實現了翻倍式增長。而從近三年的業績看,翻倍基金數量多達973只,在可統計基金中占比高達43%。看著基金這樣的長期業績表現,在市場的汪洋中沉浮不定的散戶投資者,會不會很多人都眼紅心熱?
雖然市場與日俱增的專業化程度和龐大的規模對于散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注定有些散戶適合在這樣的市場中生存,不斷發展壯大自己的股票賬戶,同時,也注定有更多的散戶其實需要誠實面對這樣的問題:為什么不買基金?(評論員 王亞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