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東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十四五”規劃》(下稱《規劃》)正式印發。根據《規劃》,到2025年,廣東制造業增加值占GDP比重保持在30%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33%。
8月9日,廣東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規劃》的整體情況。記者在會上了解到,《規劃》作為“十四五”時期推動全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指引性文件,納入廣東省“十四五”重點專項規劃,也是制造業領域唯一的一個“十四五”省重點專項規劃。
現狀
總體處于第三陣列向第二陣列躍升階段
廣東是我國制造業發展的排頭兵,中國制造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廣東責任重大。
《規劃》指出,廣東規模以上制造業增加值從2015年的2.66萬億元提升至2020年的3.01萬億元,規模以上制造業企業數量超過5萬家,均居全國第一。全省已形成新一代電子信息、綠色石化、智能家電、先進材料、現代輕工紡織、軟件與信息服務、現代農業與食品等7個產值超萬億元產業集群,5G產業和數字經濟規模全國第一,家電、電子信息等部分產品產量全球第一。
2020年,廣東區域創新能力繼續保持全國領先,連續4年排名第一,基本達到創新型地區水平。5G產業發展全球領先,省內通信龍頭企業的5G標準必要專利數量占全球比重超過25%。
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水平位居全國第一梯隊。2020年,累計建成5G基站124266座,約占全國17.5%,居全國第一;培育25個國家級、378個省級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人工智能核心產業及相關產業規模均居全國第一梯隊。
《規劃》指出,廣東總體處于全球制造業第三陣列向第二陣列躍升階段。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廣東制造業仍有不少差距。創新鏈、產業鏈、供應鏈存在明顯薄弱環節,重點行業“缺芯少核”等技術短板突出,產業結構仍需優化,對國家重大需求、重大戰略部署的技術攻關、產業發展等項目支撐作用有待進一步增強。
目標
制造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在30%以上
《規劃》指出,到2025年,廣東制造強省建設要邁上重要臺階,制造業整體實力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創新能力顯著提升,產業結構更加優化,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部分領域取得戰略性領先優勢,培育形成若干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成為全球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典范。
規模方面,到2025年,廣東制造業增加值占GDP比重保持在30%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33%。
創新驅動方面,《規劃》提出,到2025年規模以上制造業企業研發經費支出占營業收入比重達到2.3%,規模以上制造業有效發明專利數達23萬件。
質量效率方面,《規劃》提出要加快實現“廣東產品”向“廣東品牌”轉變,到2025年,制造業產品質量合格率超過94%,累計獲得中國質量獎或提名獎企業數量達到20家次,規模以上制造業全員勞動生產率達到30萬元/人。
《規劃》提出,到2025年,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額占全省外貿出口額的比重在35%以上,制造業實際使用外商直接投資額占全省實際使用外商直接投資額的比重在20%以上,制造業對外投資額占全省對外投資額的比重在10%以上。
“兩化”融合方面,到2025年,應用工業互聯網實施數字化轉型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量達到5萬家。
“十四五”時期,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單位增加值能耗逐年下降,繼續保持全國前列。
方向
做強支柱產業、培育新興產業、謀劃未來產業
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副廳長吳東文介紹,在《規劃》編制過程中,廣東梳理了“十四五”時期的全省重點產業項目889個、重點企業1471個、國家級和省級創新平臺2920個、主要園區載體245個。這是廣東產業發展的基礎,也是“十四五”時期產業發展的主要著力點。
“十四五”期間,立足廣東制造業發展基礎及未來發展趨勢,《規劃》提出三大發展重點方向:繼續做強做優戰略性支柱產業,高起點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謀劃發展未來產業。
廣東將提升重點領域中高端產品供給能力,穩固并提升廣東制造在全球產業鏈價值鏈地位。推動廣東產業鏈價值鏈邁向全球中高端,加快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
“十四五”時期,廣東將保持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營業收入年均增速10%以上,加快部分重點領域在全球范圍內實現換道超車、并跑領跑發展,進一步提升制造業整體競爭力。
謀劃發展未來產業方面,廣東積極謀劃培育衛星互聯網、光通信與太赫茲、干細胞、超材料等若干未來產業領域。值得注意的是,上述這些具有原創性顛覆性的未來產業是廣東著力的重點。對此,吳東文建議,要聯動港澳打造全球重要的制造業創新聚集地。依托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重要契機,擴大制造業高水平開放合作,吸引全球優勢創新資源、先進生產要素和高精尖產業項目以及人才匯聚廣東。
保障
安排500億元支持先進制造業項目落地
“十四五”期間,廣東如何更好推動戰略性支柱產業、新興產業以及未來產業的發展?
發布會上,吳東文表示,省財政“十四五”期間計劃安排約500億元用于支持先進制造業項目的落地,同時,大力推動實施廣東“強芯”工程和“鑄魂”工程。完善制造業重大項目“一庫多群”,對339個在庫投資10億元以上制造業項目強化跟蹤服務。
據介紹,今年上半年,全省完成工業投資4519.26億元,同比增長24.5%,兩年平均增長7.2%,也是自2016年以來我省工業投資增速首次超過固定資產投資增速。
省農業農村廳總畜牧獸醫師屈源泉表示,為推動廣東現代農業產業集群化,目前,廣東共獲批建設黃羽雞、金柚、荔枝、羅非魚、生豬、橡膠6個項目(生豬、橡膠為廣東農墾單列項目),預計三年可獲得中央財政資金投入接近12億元,加上撬動資金,6個項目總投入預計超過45億元。
省發改委一級巡視員蔡木靈表示,廣東將通過省財政出資引導社會資本投入,設立首期規模200億元的廣東省半導體及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同時,省科技創新戰略專項資金每年投入不低于10億元支持集成電路領域技術創新。對國家級、省級公共服務平臺和創新平臺建設,省級財政給予不超過固定資產投資30%的資金補助。
省能源局局長吳道聞表示,目前全省已建成投產裝機容量超過150萬千瓦。廣東重點打造海上風電基地,在加快規劃建設粵西千萬千瓦海上風電基地建設的同時,也爭取國家支持建設粵東千萬千瓦海上風電基地,并積極爭取國家同意廣東先行開展國管區海上風電項目試點開發,力爭到2025年年底全省建成投產海上風電裝機容量達到1800萬千瓦。
省科技廳二級巡視員龔建文表示,在推動生物醫藥與健康產業集群發展方面,“十四五”期間廣東將建成10個特色鮮明、規模效益顯著、輻射帶動效應明顯的綜合性產業園區,形成2個千億級產業園區。
數說規劃
到2025年
●廣東制造業增加值占GDP比重保持在30%以上
●規上制造業有效發明專利數達23萬件
●規上制造業全員勞動生產率達到30萬元/人
●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額占全省外貿出口額的比重在35%以上
●應用工業互聯網實施數字化轉型的規上工業企業數量達到5萬家(記者陳澤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