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約車市場似乎又現資本熱。9月6日,曹操出行宣布完成B輪融資,金額為38億元。這不僅是2020年以來網約車企獲得的國內最大單筆融資,也是2021年以來網約車行業唯一的融資,38億元的巨資引發了市場震動。但就在3天后,一位接近投資機構的知情人士向羊城晚報記者透露:哈啰出行正接近完成新一輪融資,企業估值高于此前。
在當前滴滴系APP全線暫時下架、網約車競爭白熱化的階段,曹操和哈啰先后迎來融資消息,這是否意味著出行賽道又將出現資本熱潮,融資的公司又能否抓住空窗期打個翻身仗呢?
背靠車企是否高枕無憂?
天眼查顯示,曹操出行成立于2015年5月,是吉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投資控股,旗下擁有互聯網專車、出租車、曹操幫忙、曹操商城、曹操傳媒等業務。在此次融資以前,曾于2018年1月完成了10億元A輪融資。
據極光大數據《2021年Q1移動互聯網行業數據研究報告》顯示,曹操出行MAU達567.9萬,同比大增近140%。另據公開報道,其目前注冊用戶已超6000萬,7月月活用戶破千萬。
按照曹操出行在融資當天公布的N3戰略,其將聯動吉利汽車集團,加大換電為主的網約車定制車型研發和投放,推進全國換電網絡建設,打造集新能源科技、車聯網、智能駕駛等前沿技術領域的一體化共享出行新生態。
“背靠車企”是曹操出行的典型特點。有觀點認為,此次其能成功融資,離不開吉利的幫助。但背靠車企是否就能高枕無憂,業界觀點各不相同。
“有車企背景的網約車平臺有T3出行、享道出行、首汽約車、如祺出行、曹操出行等。”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生活服務電商分析師陳禮騰接受羊城晚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有車企背景的平臺在資金與車輛資源有優勢,但在運營管理思維上或不如互聯網出行平臺。
“車企做網約車,優勢也不見得有多明顯。”艾媒咨詢CEO張毅對羊城晚報記者表示,汽車主機廠生產成本高、回報周期長,隨時可能面臨虧損,過去車企布局網約車,主要是將滯銷車輛投入到網約車品牌當中去。從目前來看,很多車企賣不好的車,都會通過租賃平臺租給網約車平臺。此外,車企大部分具有國企或大型外企背景,決策流程偏慢,這對于要適應網約車行業激烈、靈活的競爭不見得是件輕松的事情。
滴滴“暫停”資本捕捉空窗期
天眼查顯示,哈啰出行成立于2016年3月,此前經歷過17輪融資,背后的投資方集結了螞蟻集團、GGV、成為資本、復星集團、春華資本等機構。今年3月的融資中,還首次獲得寧德時代的加持。
今年4月24日,哈啰出行提交申請書,擬在納斯達克申請上市。不過,7月28日,又撤回赴美IPO申請,并表示后續將根據國家監管要求和資本市場環境,適時推進IPO事宜。
曹操出行宣布完成38億元融資之后,緊接著就有知情人士透露哈啰出行正接近完成新一輪融資。這意味著滴滴按下“暫停鍵”后,資本也敏感地捕捉到出行市場的“空窗期”,紛紛出手搶占份額。
陳禮騰表示,此次哈啰出行融資應是在取消上市后,改道向一級市場進行融資。
其他網約車加速搶份額
交通運輸部網約車監管信息交互平臺發布的7月份網約車行業運行基本情況顯示,截至7月31日,全國共有241家網約車平臺公司取得網約車平臺經營許可。目前,市場上數百家移動出行平臺,實際上已經形成以滴滴出行為“一超”,T3出行、曹操出行、首汽約車、享道出行、嘀嗒出行、哈啰出行等為“多強”,數百家中小平臺“百花齊放”的行業格局。
而隨著滴滴按下暫停鍵,其他的網約車平臺紛紛加速“攻城略地”,掀起各種廣告、補貼大戰。如哈啰出行打車除了此前上線的廣東9城外,近期也在深圳、成都、杭州、廈門、沈陽等全國19個城市陸續上線。
張毅認為,接下來曹操會在加大市場布局、優化自身競爭力等方面發力。但能否借此次融資搶占更大份額仍存疑,“因為這點錢對于鋪向全國市場來講也是‘小錢’。”張毅說。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交通運輸部等五部門就肆意營銷、惡性競爭、非法營運等問題約談包括曹操出行、T3出行、美團出行等11家網約車平臺。陳禮騰稱,不合規主要表現在夸張的廣告投放、用戶補貼、惡性競爭、非法營運等,這其實是平臺急功近利的結果。面對市場空窗期,還是建議各平臺合法合規發展,盲目擴張易留下隱患。
業內人士認為,網約車市場競爭進入下半場,由增量競爭轉向存量競爭,優質運力和完善的管理體系將成為未來行業的長線競爭優勢。(記者沈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