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證券賬戶內的可轉債“不翼而飛”,李大爺將開立賬戶的券商營業部投訴至官方,要求賠償相應損失。最近中證資本市場法律服務中心公布了一則關于可轉債的調解案例。按照“買者自負”的原則,調解結果不言而喻。
巧的是,就在昨天,又發生了可轉債觸發強贖后未轉股的情況。沒有及時操作的投資者一覺醒來發現,賬戶可轉債再次“不翼而飛”,且賬戶資金巨虧了58%。
最近三年可以說是可轉債的牛市,隨著賺錢效應顯現,這種原本冷門的投資品種變得不那么小眾,但是在投資該類產品前,記得先搞清楚可轉債的交易規則和風險,以免遭受意料之外的虧損。
230元可轉債4折強制“回收”
11月30日晚間,已經強贖的可轉債東纜轉債強贖結果出來,最終還是有5.045萬張債券沒有轉股,導致按照100.092元的價格強制贖回,相當于100元面值加上一點點利息。
公告顯示,東纜轉債的正股東方電纜自2021年9月22日至10月28日,連續30個交易日中有15個交易日收盤價不低于轉股價的130%,已觸發了東纜轉債的有條件贖回條款。
強贖前一天,東纜轉債的收盤價為239.44元/張,相當于1208萬元市值,如果29日當天持有可轉債的投資者沒有轉股,將被按照4.2折的價格強制贖回,1200萬元的市值僅剩500萬元。有投資者在論壇表示,自己虧損了39000元。
更加悲劇的是同樣在11月30日摘牌的清水轉債,按照前一天收盤價321元來算,沒有轉股的投資者虧損達68%。
可轉債的強贖是什么樣的存在?
可轉債的全稱叫做可轉換公司債券,在普通債券基礎上多了一個轉股權。
我們經常聽說可轉債退市摘牌,其實是因為可轉債有存續期的限制,最短1年,最長6年,另外不少可轉債會在發行一段時間后完成轉股。
畫重點,在投資過程中,投資者需要特別注意可轉債的下修和強贖條款。
如果股價長期低迷,投資者很有可能不行使轉換權利,可轉債的下修條例就是為了鼓勵投資者轉股。下修轉股價格后,相當于投資者有機會用更便宜的價格轉換股票,一定程度上對投資者有利。但如果股價持續低于向下修正后的轉股價格,那么可轉債價格可能會低于票面價值,這意味著投資者要持有至到期才能收回成本。
如果說下修是為了應對正股股價低迷,那么強贖條款則是為了應對正股股價表現太好。如果正股股價持續超過了轉股價的一定比例,公司會覺得虧了,此時就會行使強贖權,投資者如果不在約定時間內轉股,那么上市公司就會用面值加上應計利息的價格提前贖回可轉債。
在行使強贖權前,上市公司會發布多次公告,提醒投資者轉股,因此可轉債投資者需要多關注公告以避免上述“悲劇”。
目前在交易的可轉債當中,也還有多只已經公告將要強制贖回。12月份,將有健友股份的健20轉債、隆利科技的隆利轉債、中天科技的中天轉債、精研科技的精研轉債要被強贖,贖回價格都不到101元,而這幾只轉債目前價格都超過140元。投資者要及時進行操作,謹防遭遇強贖。(記者 王瀟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