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日,港股迎來新年首個交易日,恒生指數高開低走,收盤下跌0.53%。上周剛剛上市的商湯飆升40.91%,總市值突破2500億港元。中金公司等機構認為,港股今年有望實現均值回歸。不過,對A股投資者而言,首月80只基金發行將增強市場信心和流動性,大盤指數在3700點附近雖然仍會有震蕩波動,但醫藥、食品飲料、科技等去年調整較多的優質藍籌股可能迎來布局節點。
港股表現
地產股拖累港股首日高開低走
“港股第一天的表現雖然比預期差一點,但不改變我們今年對港股的態度。”面對港股2022年的首日表現,上海一位私募人士直言。1月3日,港股高開低走,恒生指數收報23274.75點,收跌0.53%。不過,包括上述私募人士在內,大多數市場人士認為,港股2022年會實現價值回歸。
根據數據表現,拖累港股3日表現的主要是地產股和生物技術板塊。國際投行花旗近日發布報告稱,由于行業的不確定性,房地產及物業管理等相關行業要恢復投資者信心仍需要時間,還下調了部分公司的投資評級。導致內房股下跌,融創中國跌超9%,世茂集團、合景泰富、龍光集團、雅居樂等跌幅都超過5%。生物技術領域的榮昌生物、康方生物、泰格醫藥、藥明康德等跌幅都超過7%。
不過,受政策消息影響,醫藥制造板塊特別是中藥股首日搶眼,華潤醫藥漲均超30%,中國中藥漲20%。受印尼本月禁止煤炭出口消息刺激,煤炭板塊集體大漲,并帶動風電、光伏板塊回升。
值得注意的是,上周剛剛上市的商湯全天大漲40.9%,三個交易日股價較3.85港元的發行價翻倍,最新報7.75港元,市值高達2579.39億港元。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公司的報告,商湯科技為亞洲最大的AI軟件公司,并以2020年11%的收入市場份額成為中國最大的計算機視覺軟件提供商。不過,股價經過短期大幅上漲之后,還有多少上升空間,需要投資者深入研判。
然而,對港股今年整體走勢,多數機構的看法偏積極。其中,中金公司分析認為,考慮到有利的政策環境和較低的估值水平,2022年港股的價值可能會逐步回歸,建議偏愛港股的投資者短期要關注海外貨幣政策、市場流動性以及中概股回歸等。2021年港股恒生指數下跌14.08%,在全球各大指數中排名靠后。
基金市場
A股基金發行迎來“小高潮”
2021年公募基金共發行逾1800只新基金,發行份額逼近3萬億元,刷新歷史紀錄。2022年A股開市首日,基金迎來一波發行小高潮,有18只基金同日認購。而且今年1月份,大量偏股型基金將陸續登場,既釋放了對權益資產的積極信號,又為市場提供“彈藥”支持。因此,不少市場人士認為,雖然A股上證指數在3700點附近有震蕩,但整體趨勢依然有理由樂觀。
在今年首日認購的基金中,方正富邦泰利12個月持有A、中銀恒悅180天持有A和國投瑞銀恒譽90天持有A等三只產品為偏債型或純債型基金。而偏股混合基金就有8只,還有5只被動指數基金,FOF基金和普通股票型基金產品也各有1只。
與此同時,今年1月份,市場又迎來基金發行首輪高峰,48家基金公司的80只產品問世。這些基金產品一方面集中在頭部機構,如富國基金、博時基金、廣發基金和中歐基金等,另一方面,偏股型基金占據份額較大,在上述80只產品中,偏股混合型基金合計有47只,股票型基金有11只,合計占比達到72.5%。有市場人士認為,這也意味著,2022年機構對A股的整體態度相對偏樂觀,“產品的發行實際上就是機構對市場的態度。特別是頭部機構集中發行偏股型基金產品,既給市場釋放了比較樂觀的信號,也為市場后續表現提供更多流動性支持。”有券商人士表示。
業內觀點
優質藍籌經歷調整后補漲可能性大
2021年,伴隨世界經濟逐步復蘇,全球股市在寬松貨幣政策及財政刺激措施支持下表現整體向上。A股整體穩定,上證指數全年上漲4.80%,深證成指上漲2.67%。2022年雖然全球市場仍然面臨諸多的不確定性,但A股穩增長主線會穩中求進,特別是去年波動較大的醫藥、食品飲料、科技以及建筑材料等優質藍籌板塊有望漸入佳境。而去年漲幅較大的品種資本市場投資風險上升,吸引力會逐步下降。
有公募基金經理告訴記者,2022年宏觀經濟數據可能存在正常波動,但貨幣政策、財政政策等宏觀政策依然會有利于資本市場。同時,去年歐美股市漲幅較大,A股較為穩定,增加了國際資金對A股的配置需求。
2021年A股藍籌權重板塊表現不佳也成為看好今年市場的潛在因素之一。數據顯示,在A股市場前十大個股中,按前復權計算,僅有寧德時代、招商銀行和中國石油跑贏上證指數,分別上漲67.55%、13.65%和23.03%。A股第一大市值的貴州茅臺2021年僅僅上漲3.57%,跑輸指數。而中國平安則下跌40%、五糧液下跌22.97%、中國人壽下跌19.98%。另外,多數行業龍頭也跌多漲少,如醫藥行業的龍頭恒瑞醫藥去年下跌45%,信息軟件龍頭公司用友網絡下跌18%、汽車領域的上汽集團下跌139%,證券龍頭中信證券下跌9%等等。
“這些權重的藍籌股在經歷了較大幅度調整后,補漲的可能性很大,這就是我們對大盤指數有信心的潛在因素之一。”一位公募基金經理稱。中信證券分析師也認為,今年優質藍籌將漸入佳境,建議緊扣兩大主線,布局“三個低位”,如基本面穩健但股價處于低位的白酒、食品、醫藥等,關注地產信用風險預期釋放后的優質地產股和建材公司。另外,符合國家發展方向且股價經過較大幅度回調的半導體、集成電路等領域。(記者張忠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