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連漲兩天大回血。3月16日,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召開專題會議(以下簡稱會議),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和資本市場問題。會議回應了宏觀經濟運行、房地產企業、中概股、平臺經濟治理、香港金融市場穩定等一系列市場關切的問題。受利好刺激,A股、港股當日均大幅上漲,中概股盤前大幅拉漲。金融市場是否有望持續向好?新一輪超跌反彈會否來臨?專業人士分析,當前適合長線資金入市。
市場觸底反彈
A股港股雙雙大漲
資本市場持續震蕩后,迎來官方的力挺。3月16日,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召開專題會議。會議強調,有關部門要切實承擔起自身職責,積極出臺對市場有利的政策,慎重出臺收縮性政策。對市場關注的熱點問題要及時回應。之后,“一行兩會”也召開會議,就抓好貫徹落實做出了相應部署。
16日當天,股市扭轉之前的低迷態勢,A股及港股均出現大幅上漲,市場情緒面明顯修復。其中,A股方面,創業板指大漲逾5%,深證成指漲逾4%,上證指數漲逾3%,A股總市值增加2.9萬億元。Wind數據顯示,兩市個股呈普漲態勢,逾4300只個股飄紅,137只股票漲停。
港股方面,恒生指數漲9.08%,恒生科技指數漲22.2%,創史上最大單日漲幅。Wind數據顯示,16日港股總市值共增加41143.19億港元。
17日,A股、港股市場繼續強勢攀升。盤面上,滬深兩市超3800股上漲,843股下跌。交投活躍下,兩市全天成交額連續第三個交易日突破萬億元。
經濟形勢穩定
市場有望持續向好
業界分析普遍認為,目前經濟形勢穩定,金融市場的此次提振有望發展為持續穩健向好的趨勢。
首先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經濟基本面上的諸多積極因素。15日發布的1至2月國民經濟運行情況有關數據顯示,我國經濟呈現出暖意。“1至2月經濟數據表現亮眼,大幅超出市場預期,一定程度上顯示出我國經濟的韌性與潛力。”東北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沈新鳳表示,從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所透露的積極信號來看,穩增長政策基調不會因個別月份經濟數據回暖而改變,貨幣政策操作邊際寬松預期仍然存在,財政政策加碼彈藥充足。
其次,A股估值具有吸引力。截至3月15日,上證綜指市盈率為11.6倍,上證50和上證180指數整體市盈率分別為9.5倍、9.4倍,也均處于歷史低分位。再者,產業資本積極行動,回購潮涌現。恒瑞醫藥、美的集團、順豐控股等一批龍頭上市公司紛紛拋出回購計劃。
“金融委會議明確指出,要‘切實振作一季度經濟’,這意味著在新冠肺炎疫情沖擊的背景下,后期穩增長力度大概率不差。”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鄭后成表示。
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陳靂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會議的相關表述,將防止因政策的變化導致A股市場波動過大,為A股市場的穩健發展奠定基礎。
陳靂分析,具體而言,一方面,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將保持穩定性與延續性,根據經濟環境進行一致性的協同調整,在實現對經濟周期波動調節的同時,防止因政策的變化導致A股市場波動過大;“另一方面,通過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在保障實體經濟穩健運行的同時,促進我國產業鏈創新升級,為A股市場的穩健發展奠定基礎”。
“政策底”探明
“市場底”還遠嗎?
會議探明“政策底”,“市場底”還遠嗎?
華西證券首席策略李立峰在報告中指出,會議已確認市場的“政策底”,且在三方面超出預期。
“一方面,本次會議主體級別高,是由國務院金融委牽頭。另一方面,會議討論了當前使市場躊躇不前的根本性問題,并給出了及時的回應和清晰的解決方案。”李立峰表示,這有助于后續穩定資本市場穩定的政策落地。
國盛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熊園在報告中分析稱,本次金融委專題會議,既是一次直面焦點、對癥下藥的會議,也是凸顯資本市場重要性的會議。“整體看,2022年最核心的要求,就是一個字‘穩’,不僅經濟要穩,資本市場也要穩。因此,接下來,不應低估國家全力穩增長的決心和力度。”熊園強調。
【后市走向】
現在是否長線投資好時機?
“此次國務院金融委、‘一行兩會’召開會議、財政部就房地產稅改革問題表態等,是一套政策組合拳,有助于投資者悲觀情緒的修復。‘政策底’探明后,市場底也不太遙遠,A股有望開啟一輪‘超跌’反彈行情。”李立峰表示。
市場信心有所回復,那么如何在當下形勢中做出選擇?多位市場分析人士表示,盡管全球經濟仍然存在不確定性,但此次會議對市場此前擔憂穩增長政策持續性和力度做出的有力回應能夠很好地穩定國內市場情緒。央行、證監會、銀保監會在會議后迅速反應,說明穩增長政策將繼續加碼。另外,A股、港股市場估值水平已經進入歷史最低區間,安全邊際增厚,中長期投資價值已經顯現,正是中長期資金入市的好時機。
中信建投證券首席策略官陳果分析認為,當前市場從長期來看性價比較高,適合長期資金入市配置。雖然從中期看,依然面臨美聯儲加息、全球滯脹概率上升等不利外部因素影響,但當前在一系列擔憂全面改善的背景下,市場有望迎來超跌反彈和一季報行情。預計本輪反彈的力度與持續度將超過春節后到兩會前的上輪反擊,且本輪反彈成長風格占優,一季報業績是核心。(記者胡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