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周市場相對低位整固,上周五有所走軟,短期后市趨向于二次確認支撐。上證指數上周五收報3212點,開年以來總體下調了11.75%,其市場平均市盈率為15.93倍,是入場的好時機嗎?
對這個問題可以有多個角度的評判,作為中國資本市場最大的機構投資者,中國人壽上周五公布年報,其2021年的投資資產達4.71萬億元。業績發布會上其高管表示,“對于我們這樣的長期投資者,估值的角度已經達到了我們左側加倉的條件了”,有較高參考價值。所謂“左側”,就是不等最后的市場底部確認而入場買貨,屬于主動策略。至于一般投資者要不要跟進這種左側交易,則因人而異,因應個人的投資邏輯而定。
本欄再次強調:對于一般投資者而言,更好的做多機會,可以等待大盤重新運行10日均線上行情。不過,面對大盤的振蕩,力爭避險很重要,為未來布局考量也頗為重要,不妨從行業未來景氣度的角度著眼。
舉例來說,白酒行業市場關注度仍然高企,盡管股王貴州茅臺去年2月18日創出歷史最高價2608.59元后,至今一年多時間里反復振蕩向下,白酒行業市場指數也振蕩走低,但其行業動向、板塊的起起伏伏,仍然是市場吸睛的熱點之一,當中還存在結構性機會。
上周五,貴州茅臺收報1690元,上周最低見到過1593元。最近兩周,消息面不斷傳來貴州茅臺酒市場售價下行甚至所謂“全線崩跌”的說法。有權威平臺數據顯示,今年散飛從3000+到2600價位只用了半年不到的時間,近一周跌幅200元/瓶,最近兩天就跌了110元/瓶。諸如此類,白酒行業銷售似乎并不理想。
不過,看當下白酒板塊,其成員卻只增不少,下海釀白酒的公司有增無減,甚至有主營業務里找不到白酒蹤影的公司。中國酒業協會發布的《中國酒業“十四五”發展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預測,至2025年中國酒類產業將實現銷售收入12130億元,較“十三五”末同比增長41.2%,年均遞增7.1%。是前景的繼續看好,讓白酒市場崛起眾多新品牌,且紛紛獲得資本的青睞,白酒板塊的結構性分化因此而呈現,即使在大盤的波動中,一些釀酒“新勢力”品種也走出了逆市行情。
白酒行業的結構性變化是一個例子,實際上當下多個行業的景氣度和市場關注度保持較高水平,如光伏、儲能、軍工、半導體、芯片、中藥等,不妨從中挖掘和發現優質品種,參考“左側”思維提前“掘寶”。(金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