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關注的個人養老金制度出爐。國務院辦公廳發布推動個人養老金發展的意見提出,個人養老金實行個人賬戶制度,繳費完全由參加人個人承擔,每年繳納上限為12000元,可購買銀行理財、公募基金等各類金融產品。業內認為,個人養老金的推出將給資本市場提供中長期的增量資金。
2018年5月,我國啟動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試點,標志著我國養老金第三支柱建設的正式起航。去年12月,中央深改委二十三次會議審議通過《關于推動個人養老金發展的意見》,意味著第三支柱進入全新發展階段。
從境外市場經驗來看,養老金發展與股市發展形成了良性循環。美國養老金第三支柱——個人退休儲蓄賬戶(簡稱“IRAs”)從模式上與我國推出的個人養老金制度類似。
招商證券研報顯示,截至2020年,美國IRAs整體的規模高達12.21萬億美元,在美國三大支柱養老金總資產規模中的占比達34.8%,這主要得益于積極的稅收優惠政策支持。從當前美國IRAs中資產配置的結構來看,主要配置在共同基金上,去年在共同基金的配置占比高達45%,銀行儲蓄占比6%,美國股市長牛與養老金規模持續增長形成了良性循環。
如何看待個人養老金推出的影響?對此,匯添富資產配置中心資深產品專家李宏綱表示,“預計今后養老金融領域每年新增規模都將達到一個相對可觀的數字。對于我國資本市場而言,將引入大量長期資金,優化資本市場結構,對于中國資本市場未來健康發展具有積極意義。”(記者 陳燕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