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截至收盤,滬指跌幅5.13%,創出最近兩年多最大單日跌幅,并跌破3000點整數關口,報2928.51點;深成指報10379.28點,跌幅6.08%;創業板指報2169.00點,跌幅5.56%。三大股指均創出年內新低。
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A股5305只個股下跌,682只個股跌停。
分板塊看,各大板塊集體下挫,能源、資源類個股領跌,能源板塊整體跌超6.5%,醫藥、建筑跌幅居前,保險、銀行板塊帶頭調整,招商銀行跌逾7%、新華保險盤中跌停;券商股逆市活躍,華安證券漲停,中信建投、中金公司飄紅。
其中滬股通凈賣出48.47億元,深股通則未呈現凈賣出,反而凈買入4.5億元。
2022年年初至今,A股市場主要指數調整幅度均較大,其中上證指數累計跌幅達到19.54%,深證成指和創業板指數累計跌幅均已超過30%,隨著市場的調整,市場估值水平已逐漸趨于低位。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認為,近期A股持續下跌是內外部因素共同影響的結果。從外部因素來看,為應對高通脹,美聯儲加息步伐加快。由于中美兩國貨幣政策的目標不同,當前美國主要是抗通脹,我國主要是穩增長,因此在美國加息的同時,我國央行進行降準,近期人民幣相對于美元出現貶值,引發市場關注。
4月25日,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較上日調降313點至6.4909,為2021年8月23日以來最低。
渤海證券也認為,人民幣貶值疊加美聯儲后續加息動作抬升市場對于資金流向的擔憂。
展望后市,渤海證券認為,短期A股仍將面對疫情、業績發布的最后階段、美聯儲加息靴子落地等風險,負面因素仍待出清。不過從當前的風險溢價來看,上證指數超過無風險收益率的風險回報達到了6.0%,接近2015年以來的歷史極值水平。極高的風險回報意味未來經濟預期一旦企穩,市場的潛在回報較高。
中原證券認為,當前市場處于風險集中釋放階段。建議投資者短線暫時觀望,中線繼續關注低估值藍籌股的投資機會。(記者林曉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