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上市五大險企今年一季報近日已披露完畢。受投資收益下降影響,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中國太保、中國人保和新華保險歸母凈利潤同比大幅下降。壽險公司改革推進的同時,今年落地的償二代二期監管規則導致一季度末五家壽險公司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均環比下降。有分析認為,償付能力充足率下降對公司業務及分紅影響較小。
代理人數量與新單業務下滑
今年一季度,五大險企合計實現歸母凈利潤513.61億元,較去年同期的806.94億元下滑36.35%。具體來看,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中國太保、中國人保和新華保險一季度凈利潤分別錄得151.78億元、206.58億元、54.37億元、87.44億元和13.44億元,同比下降46.9%、24.1%、36.4%、12.9%和78.7%。
對于一季度業績的大幅下降,中國人壽和新華保險均表示,是受2021年同期基數較高、投資收益下降等因素影響。報告顯示,截至今年3月末,除中國人保沒有披露外,其余四家險企的年化總投資收益率均同比下降。新華保險最高且下降幅度最大,由去年同期的7.9%降至4.0%;其次是中國人壽由6.44%降至3.88%;再者是中國太保由4.6%降至3.7%;最后是中國平安由3.1%降至2.3%。
業績下降背后,壽險改革進入深水區,代理人人數規模持續下降。報告顯示,一季度末,中國人壽總銷售人力84.6萬人,相比去年末的89萬人減少約4.5萬人;平安人壽個險代理人數量由去年末的60.0萬人減少至53.8萬人。東吳證券研報表示,上市險企隊伍規模企穩趨勢顯現,人力脫落速度環比有所收窄。
與此同時,各壽險公司一季度的新單業務也不同程度下降。中國人壽新單保費同比下降1.5%;平安壽險及健康險新業務價值同比下滑33.7%;太保壽險個險的新保業務收入同比下滑44.1%;新華人壽長期險首年期交保費同比下降18.3%。
償付能力監管新規施行
值得注意的是,五家壽險公司一季度末核心償付能力雖然滿足監管要求,但均環比去年末明顯下降。中國人壽、平安人壽、太保壽險、人保壽險和新華人壽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分別下降77.31%、83.5%、71%、85%、99.16%。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金融管理學院教授、保險系主任郭振華向新快報記者指出,保險公司核心償付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今年第一季度起施行的《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監管規則(Ⅱ)》較一期規則發生了重大變化,保險公司的剩余邊際不能全部算入實際資本。開源證券研報指出,考慮到上市險企新規下償付能力仍遠高于監管紅線,預計對其業務及分紅政策影響較小。(記者林廣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