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市7個多月后,北交所再迎新的里程碑。6月24日上午,隨著優機股份“云敲鐘”上市,北交所上市公司數量達到整整100家。這100家上市公司經營保持穩健,創新屬性明顯,規范性水平持續提升,社會責任意識不斷增強,彰顯出較為強勁的發展韌性。
2021年11月15日,北交所正式開市后,發行上市審核運行良好,上市公司數量從首批81家增至如今的100家。整體看,這100家“小而美”的上市公司與北交所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的市場定位較為匹配。統計顯示,中小企業占比達到76%,戰略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等占比超八成,覆蓋工業材料、信息技術、醫藥健康、“雙碳”、消費等多元細分創新領域,體現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產品創新、管理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等多元化創新形態。
100家上市公司經營質量整體保持穩健,2021年盈利面達到99%,2021年共實現營業總收入704.66億元,同比增長31.04%;歸母凈利潤76.25億元,同比增長22.81%。面對復雜嚴峻的國內外形勢和諸多風險挑戰,北交所上市公司體現出較強的韌性和活力。
創新驅動發展,是這100家上市公司的另一顯著特征。100家上市公司2021年度研發支出合計33.39億元,研發強度平均6.87%,是規模以上企業平均水平的4.78倍。其中,22家屬于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家公司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一些標桿性企業也在北交所初步形成聚集效應,包括全球鋰電池負極材料龍頭貝特瑞、碳纖維原絲國內龍頭吉林碳谷等。
貫徹注冊制總體要求,北交所持續優化審核機制,提升上市審核效率。據介紹,目前北交所項目審核平均用時(自受理至核準/注冊)達143天,企業質量好、中介機構勤勉責任的項目審核更加高效,近期報注冊的惠豐鉆石審核僅耗時71天。北交所方面表示,將進一步優化審核機制,加強掛牌、監管和審核各環節的內部協同,完善企業掛牌上市“快車道”制度安排,便利符合條件的企業順暢、高效地進入北交所發展。
形成初步規模,實現高質量的企業持續供給是當前北交所高質量建設的重中之重。目前北交所后備企業數量充裕,且總體質地相對較好,具備常態化發行上市的基礎。截至6月22日,北交所在輔企業310余家,在審企業68家。在輔企業中,高技術制造業和高技術服務業占比超過四成,呈現發展快、盈利能力強、研發強度大特點。(記者 孫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