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了7版招股書、遭到深交所三次問詢后,思維造物還是選擇主動撤回IPO。近日,據深交所官網消息,深交所決定終止對北京思維造物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創業板上市審核。“思維造物”這個名字可能有點陌生,但是說起羅振宇、得到APP、“羅輯思維”等,很多人都聽過。羅振宇上過很多節目,經常出現在熒幕前,“羅輯思維”作為知識付費賽道的網紅企業也備受關注聚集了大量粉絲,但是,為何卻折戟在上市道路上了呢?
新增付費用戶遭遇瓶頸
公開資料顯示,思維造物成立于2014年,分別在線上通過“得到”APP、“羅輯思維”微信公眾號等平臺,線下通過“得到大學”“時間的朋友”跨年演講等形式,為終身學習者提供通識教育及技能培訓服務。IPO前,思維造物獲得過多輪融資,投資方包括順為資本、梅花天使創投、真格基金、紅杉資本等。頂著“知識付費第一股”的光環,2020年9月,思維造物披露了招股說明書沖刺創業板,計劃募資10.37億元。
從財務數據來看,近三年思維造物的盈利能力尚屬不錯:2019年至2021年營業收入分別為6.28億元、6.75億元、8.43億元,凈利潤分別為1.15億元、4006.35萬元、1.25億元。但是,2019年至2021年,思維造物旗下“得到”APP新增注冊用戶數量分別為397.50萬人、456.46萬人、357.77萬人;這三年中新增付費用戶數量分別為91.10萬人、82.61萬人、59.09萬人,出現下滑趨勢。去年“得到”用戶總數突破4900萬人,但日活只有63.24萬人。
在招股書中該公司提示,“APP用戶等各項指標增長有限或持續下滑的風險”。
對于此次IPO剎車,思維造物方面表示:“基于和監管部門的溝通,以及當前市場環境等多方面因素的綜合考量,我們決定撤回上市申請了。”至于未來是否會繼續上市計劃,還沒有準確消息。而該公司創始人羅振宇表示:“公司的目標永遠不是上市,而是為用戶持續創造價值。”
艾媒咨詢CEO張毅對羊城晚報記者表示,從該公司目前的情況來看,能不能保持可持續性的發展、不出現波折,這個通常來說是撤回的重要原因。另外一個就是企業在知識產權的合規化這方面能否做到無可爭議,也是一個重要原因。因為知識付費它有一個大的問題,就是它的內容,不管是版權還是各方面,都需要確保合規化,那這一塊能不能確保到這個程度也是一個問題。
“知識付費”賽道難產IPO?
其實,思維造物上市路一波三折。2019年,思維造物就開啟了上市征程。最初瞄準科創板,但科創板對研發投入、上市公司的主營業務的要求更為嚴格,因此2020年思維造物轉戰創業板。在近兩年的IPO之路中,思維造物歷經三輪交易所問詢,涵蓋紅籌拆除、業務模式風險、合規性、供應關系等多個類型,合計被提問67個問題。截至今年6月底,公司更新了7版招股書,最終依然決定撤回IPO申請。
而“知識付費”賽道的企業上市征程似乎都不順遂。此前,財經作家吳曉波旗下的杭州巴九靈文化創意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巴九靈”),在2019年和A股上市公司全通教育眉來眼去、緋聞不斷,全通教育擬作價15億元購買吳曉波旗下巴九靈96%股權。不過,這樁交易披露后不久就收到了深交所的問詢函,重組最終以失敗告終。2020年6月,巴九靈開啟了獨立IPO的征程,再次沖擊資本市場,目前仍處在上市輔導階段。
第三方研究機構易觀資深分析師廖旭禾對羊城晚報記者表示,知識付費整體上不會再有前幾年那樣相對火熱的狀態,公司再去打造一些“爆款”、新的內容可能也會更加難,更多做知識付費的公司、平臺,大家都會更注重去開發一些比較垂直,但同時內容質量比較高,面向一些相對精準的受眾的內容。這個可能是未來的一個主要特點。
艾媒咨詢數據顯示,預計2022年中國知識付費用戶數量將達到5.27億人,市場規模約為1000億。張毅認為,知識付費這個大方向來講是沒有錯的,主要是來自于用戶對于知識的渴望,而且現在也是數字經濟時代,對于競爭激烈的社會來講,大家都需要保持學習的心態,所以市場的需求沒有改變,行業的機會也沒有改變。但接下來就是“怎么做”的問題、做什么樣的產品、滿足什么樣的目標群體,這些都是很重要的。(記者林曦杭瑩實習生呂志豪陳晶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