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晚間,港交所網站顯示,樂華娛樂通過上市聆訊。樂華娛樂為國內知名藝人經紀公司,旗下簽約有韓庚、王一博、孟美岐、范丞丞、吳宣儀等知名藝人。
而這已不是樂華娛樂第一次在資本市場謀“出道”。早在2015年9月其就曾在新三板掛牌上市,后來打算借殼“共達電聲”轉戰A股主板,但因未完成利潤要求,借殼宣告終止。2018年3月,樂華娛樂從新三板退市,今年3月8日,正式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從其招股書來看,該公司收入目前高度依賴頭部藝人,是其最大經營風險。
毛利率已呈下降趨勢
樂華娛樂此次招股書顯示,近三年業績實現了快速增長。由2019年的6.31億元,快速增長至2021年的12.90億元,年復合增速約43%;盈利則由2019年的1.19億元,提高至2021年的3.35億元,年復合增速約67%。
從股東來看,華人文化從2014年便入股,2018年字節跳動斥資1.25億元成為樂華股東,2020年,阿里巴巴影業豪擲2.78億元入場。
據招股書顯示,IPO前,樂華娛樂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杜華及其配偶孫一丁共持股53.49%。華人文化CMC持股為14.25%,東陽阿里巴巴影業通過InterformConstruction持股為14.25%,字節跳動旗下量子躍動通過Afflatus持股為4.74%。此外,韓庚持股2.35%,王歡持股4.77%。
不過,雖然近三年業績呈現高增長,但招股書顯示,樂華娛樂的毛利率已有下降趨勢。從2020年的53.5%下滑至2021年的46.6%,2022年前4個月進一步降至42.4%。2022年前4個月,樂華娛樂的營業收入從2021年同期的3.41億元增至3.52億元;凈利潤則從2021年同期的1.11億元減少至0.81億元。
分成成本的高企是主要原因。2019-2021年,樂華向供應商B的采購金額分別為3227.4萬元、1.33億元、3.02億元,占營業成本的比例從9.2%飆升至為43.9%,采購金額上漲837.1%。2022年前4個月,樂華向供應商B的采購金額達9577萬元,占同期營業成本高達48.6%。
“一哥”收入撐起半邊天
從經營構成來看,樂華娛樂主營業務單一,藝人經紀收入占比達九成。而更值得注意的是,其收入重度依賴頭部藝人。招股書顯示,截至2019年、2020年及2021年以及2022年4月,該公司前十名藝人應占收入分別占同期總收入的74.8%、83.0%、85.6%及84.5%。而排名第一的藝人應占收入分別占同期總收入的16.8%、36.7%、49.5%及56.8%,可以說支撐起了樂華娛樂收入的半邊天。雖然在招股書中并未公布該名藝人的名字,但外界普遍猜測此人便是樂華最重要的簽約藝人王一博。
重度依賴頭部藝人,市場難免擔憂經營會面臨高風險,藝人的穩定性以及自身言行都將影響公司。一直以來,文化傳媒公司綁定明星并不少見,近年來因明星翻車被殃及池魚的公司并不鮮見。以MCN機構如涵控股為例,收入占比過半的張大奕因卷入爭議,一定程度上對如涵控股造成負面影響,如涵控股最終黯然從新三板退市。
樂華娛樂在風險披露中也提示:“我們的大部分收入來自藝人管理業務。倘我們未能維持與藝人及訓練生的關系或擴大我們簽約的藝人及訓練生的數目,我們的業務、財務狀況及經營業績或受重大不利影響。”
樂華娛樂在招股書中表示,IPO募集所得資金凈額將主要用于持續投資藝人運營;擴大音樂IP庫;投資或收購與其發展策略一致或能夠與其業務產生協同效應的業務或資產等等。(見習記者劉艷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