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元觀察 高志農 袁茹莉 四川在線記者 張敏
“對不起,真沒房了。”6月28日,四川在線記者見到民宿業主廖培焰的時候,他正在電話里向預訂房間的客人道歉。“從7月4日到8月底,全部21間客房已經預訂完了,現在平均每天還要接到50多個預訂房間的電話。”廖培焰一邊幸福地煩惱著,一邊帶領記者參觀他的民宿。
(相關資料圖)
朝天區宿樹林間小筑精品民宿。高志農 攝
廖培焰是宿樹林間小筑精品民宿的業主,去年開業后“一房難求”“一床難求”就成了常態。在廣元市朝天區曾家鎮石燭村,像宿樹林間小筑這樣“一房難求”的民宿就有21家 ,旅游民宿業已經成為石燭村的支柱產業、富民產業。石燭村民宿產業的發展,是曾家鎮、朝天區旅游民宿業高質量發展的一個鮮活注釋:曾家鎮今年新增民宿(農家樂)70多家,全鎮共有賓館、酒店、民宿(農家樂)200家,全區有賓館、酒店、民宿(農家樂)超過500家。
石燭村的民宿產業是如何煉成的?
憩心居,一個詩意的名字,也是石燭村第一家民宿的“店招”。
朝天區民宿憩心居。高志農 攝
6月28日,記者在憩心居見到業主王桂容的時候,她正在為即將到來的客流高峰做準備:大廚、服務員已經就位,只等客來。“7月中旬到8月中旬的客房已經訂滿了,基本上都是回頭客,不需要淘神費力營銷了。”王桂容說,“僅僅一個夏天,就有10萬元的純收入。”
2017年,在外創業有成的王桂榮看到家鄉水、電、路、通訊等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加之曾家山旅游的持續火爆,敏銳捕捉到民宿業的商機,投資100多萬元,把自家閑置多年的房屋改造成有14個房間的民宿,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也為石燭村發展民宿產業“試水”“打樣”。
石燭村小學撤并后,300多平方米的校舍一直閑置。“閑置了近20年,不但沒有收益,村上每年還要投入人力、物力維修校舍。”石燭村黨支部副書記孫登國說,“村小閑置校舍成為村上的負擔”。但這“負擔”在2018年變成了村上的“財富”。當年,廖培焰與其他合伙人與石燭村簽訂協議:承租村小校舍辦民宿,租期30年,每年租金3萬元。廖培焰等人投入600萬元,把校舍打造成宿樹林間小筑精品民宿。2022年8月試營業,一個月的營收近100萬元。
閑置資產變成緊俏旅游資源的,不僅僅是閑置的校舍,還有村民的閑置房屋。村民陳富榮的農家小院閑置了10年,前不久被成都業主以每年2.8萬元的租金,承租35年,并投入近300萬元打造名為熙山和院的高端民宿,今年7月即將開門營業。
朝天區民宿熙山和院。高志農 攝
據孫登國介紹,截至目前,全村有21家民宿,近200間客房,僅每年7、8、9三個月來此避暑消夏的游客就有1500人次。民宿業的蓬勃發展讓籍籍無名的石燭村成為網紅打卡地的同時,也為村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孫登國掰著指頭給記者算了一筆賬:21家民宿每年平均純收入8萬至10萬元;在民宿業務工的村民有100多人,平均每月工資2500至4000元不等;村民全年就地銷售蔬菜、臘肉、豆腐干、土雞等特色農產品100多萬元。
頂層設計、高位推動旅游民宿高質量發展
曾家鎮紀委書記張雪芬用“新引擎”一詞形容旅游民宿對當地經濟的帶動作用。她給了記者一組數據:曾家鎮戶籍人口1.6萬人,有近200家賓館、酒店、民宿(農家樂)的曾家鎮,直接從事旅游業的人口近7000人,從事與旅游關聯產業的有3000多人。
朝天區文化旅游和體育局市場管理股股長石坪向記者展示了一份今年6月剛剛出臺的文件《朝天區促進旅游民宿高質量發展貸款貼息管理辦法》,對投資民宿需要貸款的業主,區財政補貼兩年的貸款利息。
朝天區委區政府搶占旅游民宿發展新賽道,頂層設計,高位推動,不僅僅是貸款貼息,還有更大的手筆。今年3月,該區印發《促進旅游民宿高質量發展的獎勵扶持辦法》,從選址用地、規劃設計、獎勵扶持等多方發力,助推旅游民宿高質量發展。
兩河口鎮黃家村村民羅久歡正是感受到區委區政府發展民宿的決心和真金白銀的扶持,他毅然從打拼10多年的浙江返回老家,投入300多萬元,把自家農房改造成了高顏值民宿“煙云里”。“7月10日正式開門迎客”,羅久歡說。
據石坪介紹,目前,朝天區有旅游民宿(農家樂)500多家,從業人員2.1萬人。朝天區的目標是,到2025年底,將培育國家級旅游民宿1家,省級旅游民宿2家,市級旅游民宿5家,區級旅游民宿50家,民宿村落5個。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