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安德烈的筆記
【資料圖】
編輯|安德烈的筆記
?——【·回家的路·】——?
2018年10月18日,一個92歲的老人坐著飛機來到了重慶老家,高齡的他拄著拐棍在女兒的攙扶下下了飛機。
看著周圍高樓林立,老人有種恍如隔世的感覺,這雖然是從小養育他的家鄉,此刻卻是十分地陌生,他不確定地問道,“這不會是臺北吧?”
女兒只好一遍又一遍地告訴他,“我們回家了”
為何這位老人會有這樣的疑問?他到底經歷了什么呢?
?——【·被迫參軍·】——?
這個老人名叫蕭家福,他出生在重慶的一個普通農民家中,是家中的長子。蕭家福還有一個妹妹和三個弟弟。
在當時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歷史背景下,國民政府為了抵抗日軍的侵犯,四處征兵。起初還是很有原則的,使用的政策是“三丁抽一”,意思就是在三個男丁當中,只有一個去當兵。
后來征兵政策多次變化,當兵的比例越來越高,最后竟然演變成只要見到男丁就會被拉去當兵。
在當時,征兵就是為了上戰場打仗,那可是九死一生。所以當時有很多人為了躲避征兵,紛紛藏了起來。
蕭家福也是如此,他連續一個月東躲西藏,卻還是在1943年的時候被發現,被迫充了軍。那個時候,蕭家福才16歲。
因為蕭家福年紀小,身體瘦弱,所以并沒有被安排到前線,而是留在后方充當運輸工。到后來前線吃緊,把后方部隊又調過去一批人,其中就有蕭家福。
不過那個時候他部隊駐扎的位置離家很近,所以他可以在空閑的時候回家一趟,也沒有吃到什么苦頭。但是局面卻在一年后改變了。
1944年,日本逼進貴州,局勢愈加緊張。由于蕭家福所在的隊伍要前往貴州抵抗日軍,他被迫跟著部隊一起前往。正所謂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對于奔赴戰場,蕭家福沒有一絲怨言。
1944年4月開始,豫湘桂戰役開始了。日軍貫穿中國河南、湖南、廣西等,在8個月的時間里,國民黨所負責的正面戰場損失慘重,喪失了4個省會和146座城市,喪失國土20多萬平方公里。可謂是抗戰以來正面戰場的第二次大潰敗。
戰場上,到處都是同胞的尸體,耳邊傳來的是同胞的哀嚎,血腥味兒已經占據了鼻腔,讓人難以喘息。蕭家福幾次差點喪命,但好在他都熬過來了。爬過尸山血海,無數的同胞組成的血肉城墻,終于迎來了勝利。
1945年,日本投降,宣告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就在蕭家福興奮地以為自己可以回家的時候,內戰爆發了。
?——【·敗退臺灣·】——?
在四年的國內混戰當中,蕭家福跟隨部隊輾轉各地,最終在1949年,國民黨敗退臺灣,蕭家福也被迫跟隨著60萬軍民一同遷至臺灣。那時的蕭家福,會以為這次的離開會和之前一樣,過一段時間就能回來。可沒想到,他這一走,就是70年。
到了臺灣之后,從大陸來的國民黨軍隊在寺廟、學校等地方搭建了臨時的住所,為了可以打回大陸而做著安排。但時間一天天過去,蔣介石以“三民主義”統治臺灣,并且大力發展經濟和軍備物資,為著返回大陸做著積極的準備。
但事與愿違,在1975年蔣介石離世后,留在臺灣的大陸士兵們才意識到,返回大陸的可能性少之又少。而當地政府也為了安置這些人,為他們修建了屋舍居住。蕭家福雖然對此很是不滿,但卻沒有任何辦法。
?——【·意外錯失團圓機會·】——?
在臺灣生活了幾十年,蕭家福的思鄉之情越來越強烈。為了讓自己有一點好運氣,蕭家福還特地給自己改名為蕭家騫。雖然不能回家,但蕭家福也要讓自己住的地方離家近一點,于是他報考了裝甲部隊。
這支裝甲部隊駐扎在金門,雖然金門的環境十分艱苦,但它卻是臺灣地區范圍內距離大陸最近的小島之一。站在金門之上,就可以遠遠地看見海峽另一邊的大陸,就算再艱難,蕭家福也十分知足。
就這樣,蕭家福在這里長期定居下來,還娶妻生子。有了幸福美滿的家庭之后,蕭家福一直埋頭苦干,只為了讓家人能夠過上好日子。因為工資微薄,家里過的很拮據。
1988年,海峽兩岸關系得到緩解,兩邊開始交流。蕭家福也是在這個時候,拿到了一封來自重慶老家的信。這讓他欣喜若狂,好不容易得到的鄉音,讓他捧著信件看了一遍又一遍。可惜的是,信中的內容卻讓他沉默了。
原來在蕭家福剛到臺灣沒多久,他的父母就相繼離世,還有蕭家福的三弟也已經去世。得到這一消息的蕭家福心里是十分復雜,他迫不及待地想要回一趟老家祭拜父母和三弟。但蕭家福卻面臨著一個重要的難題,那就是資金問題。
蕭家福并沒有多少積蓄,他只能勉強養活一家幾口,回去之后能做些什么呢?蕭家福想不清楚,另外,經過臺灣政府的輿論宣傳,方方面面抵制大陸。
當時還有很多是自稱來自大陸的騙子,來騙取財物。蕭家福的妻子擔心蕭家福被騙,對他回到重慶這件事很是反對。
在反復思考之后,蕭家福只是給重慶的家人寄了一張自己在臺灣的全家福。蕭家福雖然沒有親自回去,但他想要回家的心一刻也沒有停止過。蕭家福相信,以后終有一天,他能夠回到重慶老家。懷著這樣的期望生活了沒多久,現實就給蕭家福澆了一盆冷水。
因為生活過于貧苦,蕭家福的妻子離開了他,這給了蕭家福很大的打擊。他只能更加努力地工作,養活孩子們。但蕭家福逐漸意識到,自己回家的希望越來越渺茫了。
在當時,大陸人都普遍認為在臺灣當兵的會很有錢,可蕭家福卻是恰恰相反,他開始由想要回家而變得不敢回家。尤其是妻子因為他太窮離開了他,這件事給了蕭家福巨大打擊,之后蕭家福再也沒提過回到大陸這件事。和重慶的親人的聯系,也隨著時間的一天天過去,逐漸中斷了。
?——【·漫漫尋親路·】——?
2018年,蕭家福已經92歲了,他變得年邁,記憶力越來越差。蕭家福甚至開始記不清自己是誰,時常一個人坐在家里,用著重慶方言說著,“我是誰?我的家在哪里?”
蕭家福的兒女把這些全都看在眼里,盡管現在的蕭家福忘記了很多事情,但他卻從未忘記過回家。每當女兒問他,家在哪里,蕭家福總能條件反射地說出一個地名:重慶巴縣魚洞鎮仁厚鄉南岸。看著父親的年紀越來越大,女兒蕭慧蓉想要在父親的有生之年,幫助他完成這個心愿。
在一個網站上,蕭慧蓉發現了一個幫助尋親的節目,那就是今日頭條在2016年2月開始發起的一個公益尋人項目,其中包括了“兩岸尋親”項目。蕭慧蓉感覺自己好像看到了一絲希望,于是迅速聯系了節目組,希望他們能夠幫忙尋找自己在重慶的親人。
節目組通過蕭家福給出的地點:重慶巴縣魚洞鎮仁厚鄉南岸,開始走訪調查。因為年代久遠,蕭家福記憶當中的地名早已消失不見,不知道改換成了什么名字。“兩岸尋親”項目的工作人員通過以往尋親的經驗,使用現代技術,確定了蕭家福家鄉的具體位置,并且還聯系了當地的媒體:重慶晚報。
兩方雙管齊下,開始幫助這位臺灣老兵尋找自己的家人。重慶晚報的記者挨個實地走訪調查,終于打聽到了一絲消息。在采訪一位村民的時候,他說起自己知道有個叫蕭邦華的人,他的大伯就被抓走參軍,去了臺灣。
記者很是激動,立刻根據村民提供的地點前去采訪。而結果也是令在場所有人都十分歡喜。
蕭邦華聽說是臺灣的親人來尋親的時候,他情緒很是激動,連忙跑到自家的臥室,取出珍藏已久的自己叔叔、姑姑的照片,還有那時蕭家福寄過來的全家福照片。記者將照片發給蕭慧蓉進行確認,蕭慧蓉經過仔細的辨認后,確信那就是父親想要找的家人。
經過蕭邦華的幫忙,蕭慧蓉取得了父親在重慶的幾乎所有親人的消息。原本的兄妹5個人,如今除了蕭家福,其余的已經全部離世。所幸,蕭慧蓉還聯系到一個人,他叫劉仁貴,是蕭家福小時候的玩伴。
?——【·回家之路·】——?
終于和重慶的親人再次取得聯系,蕭慧蓉高興地把這個消息告訴了父親。蕭家福的表現卻是令人有些奇怪,他沒有想象中的激動,而是陷入了糾結。
原來十幾歲就離家的他,感覺自己沒有贍養父母,對父母、親人虧欠實在太多。蕭慧蓉通過幾次開導,蕭家福這才答應回家。
終于在2018年10月19日,一家14口,一起踏上了回家的路。再次踏上這塊土地,蕭家福的心里有著說不出的感慨,一下飛機,就奔赴了父母的墓地進行祭拜。
蕭家福跪在墳前,久久地不愿意離開。未能在二老面前盡孝,想必這是他一直以來的愧疚吧?
?——【·祖國統一是歷史必然·】——?
而今這樣的臺灣老兵還有很多,他們都想要落葉歸根,回到自己原本的家鄉。來到臺灣非是他們的本意,幾乎都是被迫跟隨著蔣介石的隊伍才來到臺灣。
歷史造就的結果是無奈的,但不管如何,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盡管和大陸隔著一道海峽,但海峽不能隔斷親情,血脈無法被阻斷。臺灣總有一天能回到祖國的懷抱,中國實現統一是歷史必然,任何因素都不能阻擋。
灣灣,何時回家?我們等你!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