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醋主要用于日常飲食,直接客戶主要為經銷商,之后經由經銷商渠道流向飯店餐飲消費等,或經由超市、零售店等渠道流向家庭消費。消費者飲食習慣向綠色、健康、多樣化的轉變,對香醋產品的市場容量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同時,我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不斷提高、大型連鎖商業企業的發展都促進了香醋行業的發展和競爭。
(資料圖片)
我國香醋企業近有6000家香醋生產企業,而品牌企業僅占百分之三十。這類企業淘汰率高,品牌的整合空間較大。隨著消費者的品牌意識覺醒,品牌辨識度高的企業在以后的市場競爭中獲利空間將會非常大。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中國香醋市場深度調查研究報告》顯示:
中國香醋市場消費現狀
據中國調味品協會統計數據顯示,每年中國香醋消費量約為500萬噸左右。人均消費量約為4公斤,而美國人均消費量約為7公斤,在亞洲飲食文化中日本人均消費量約為8公斤。
2020年,由于疫情封閉管理,中國餐飲行業遭受巨大打擊,食醋下游需求因此大幅縮減;據統計,2020年我國餐飲業收入為39527.3億元,同比下降15.4%,截至2021年我國餐飲業收入增長至46894.9億元,同比增長18.6%。
我國食醋行業進出口貿易一直呈現貿易順差狀態,據統計,截至2022年1-7月我國食醋進口量為0.42萬噸,同比增長5.82%,出口量為1.23萬噸,同比增長7.79%。
從產量來看,中小企業居多,食醋百強企業中,產量為1-5萬噸的占61%,占比最多;1萬噸以下的企業占19%;10萬噸以上的企業僅占11%。與鄰國日本相比,在80年代中后期CR5便超過70%,我國食醋行業市場集中度仍有較大提升空間,也為我國龍頭醋企提供發展機遇。
2023中國香醋市場調查研究
由于香醋行業發展比較成熟,行業競爭者眾多,消費量增長較慢,導致行業出現供大于求的顯現,2021年香醋行業的產銷量分別為460/451萬噸。
行業目前生產企業數量較多,且多以小作坊形式存在,規模以上食醋制造企業較少。食醋生產企業來看,我國食醋行業第一梯隊為以恒順醋業、紫林醋業為代表的食醋單一品類生產企業;第二梯隊為以中炬高新、海天味業、李錦記為代表的國內全品類調味品生產企業;第三梯隊為其他中小型地方食醋生產企業。
百強企業中產量在10萬噸以上的食醋企業有4家,占總數的11%;總產量在5-10萬噸的食醋企業有3家,占總數的8%;總產量在1-5萬噸的企業有22家,占總數的61%;總產量在1萬噸以下的企業有7家,占總數的20%。
從區域分布來看,四大名醋中,以水塔、紫林、東湖為代表的山西老陳醋主要覆蓋北方地區;以恒順為代表的鎮江香醋主要覆蓋華東地區;四川保寧醋主要覆蓋川渝等西南市場;永春老醋主要覆蓋東南沿海。“四大名醋”均受限于各地香醋口味差異較大,尚未充分全國化,排名前列的醋企均只是在大本營市場做大,呈現區域龍頭割據的競爭態勢。香醋企業分布仍然比較散,調味品百強中的香醋企業CR5市場占比不到25%,產業集中度還有待提高。
2019年度,恒順醋業的主營業務收入為18.32億元,同比增長8.18%,歸母凈利潤收入3.25億元,同比增長6.55%。2019年公司銷售的主要品類有:醋類銷售12.32億元,約占調味品年銷售額的70%左右;料酒類產品銷售2.45億元,約占調味品年銷售額的14%左右。需要注意的是,料酒已經成為恒順的又一款明星產品,2019年的營收2.5億,同比增26.6%,保持高增態勢,2020Q1,料酒營收占比17.3%,已成為恒順的第二大品類。
當前,很多國家制訂生物規劃,我國也發布《“十四五”生物經濟發展規劃》,提出滿足人民群眾對食品消費更高層次的新期待。而談到未來食品,陳堅認為,享受型食品消費和精準營養是香醋產業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
本報告在總結中國香醋行業發展歷程的基礎上,結合新時期的各方面因素,對中國香醋行業的發展趨勢給予了細致和審慎的預測論證。報告資料詳實,圖表豐富,既有深入的分析,又有直觀的比較,為香醋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洞察先機,能準確及時的針對自身環境調整經營策略。
了解更多行業數據詳情,可以點擊查閱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2023-2028年中國香醋市場深度調查研究報告》。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