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唐澤文 吳聃
“5公里路程,就在機場旁邊,過來很近。”得到這個消息,落地烏魯木齊地窩堡國際機場后,記者直奔目的地——烏魯木齊國際紡織品服裝商貿中心。
(資料圖片)
6月,20時的烏魯木齊仍然天色敞亮。“按照我們日常作息,這時候剛好是下班的時間。走,帶你們到項目現場去看看。”烏魯木齊國際紡服中心投資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建說。
穿好“衣服”,這里將成為西西合作新地標
項目現場,一個420米長、100米寬的綜合體已完成封頂,正在“穿衣服”。
“‘穿衣服’就是外幕墻安裝,這道工序完成后,整個項目的面貌就出來了。”施工工地上,張建指著正在修建的建筑主體說。
這棟建筑投入運營后,將成為西西合作新地標。
這是烏魯木齊國際紡服中心投資開發有限公司和砂之船商業管理集團有限公司共同打造的“砂之船(烏魯木齊)超級奧萊項目”。項目投資16億元左右,規劃體量10萬平方米。
“砂之船是來自重慶的一家專門運營奧萊項目的企業,他們經驗豐富,已經為我們設計了一套具有新疆特點的‘奧萊模式’。”張建介紹,按照規劃,這里將充分融合絲路文化、西域商旅特色,引進國際名品、精品時裝、戶外運動、潮流鞋包、國際院線、親子娛樂等全齡段業態,打造獨特的“新疆-烏魯木齊IP價值”的復合型體驗。
張建認為,烏魯木齊在新疆首位度高,也是一個大市場,作為南北疆中心,交通優勢十分明顯。但這里老市場很多,更需要這類具有辨識度的新市場,來對消費進行提檔升級。
“跟砂之船的合作,只進行了幾次商務溝通就簽約了,可能西部人更懂西部發展的緊迫性。”張建介紹,項目正式運營后,還將成為帶動整個國際紡服中心生態的新地標。
國際紡服中心是烏魯木齊“兩港一中心”的重要承載,項目規劃面積3000畝,總投資250億元,計劃建設服裝展銷、文創會展、特色商業、教育培訓等十大業態。
工地現場,張建指著項目全景圖介紹,砂之船奧萊項目將落地國際紡服中心面向機場的一側地塊,項目周邊將建設文旅風情街和童玩小鎮,可聯動打造吃、住、玩、游、購、娛一條龍服務,形成更具吸附力的商業生態連帶效應。
項目已完成封頂,預計明年投入使用
當下,每天有2000左右工人在現場緊鑼密鼓進行建設,整個項目預計明年正式投入使用。
西博會上“有任務”,承接產業一起開拓大市場
張建心中的區域合作地標,可不止這一個。
“這個月的西博會,我可是帶有任務的。”他說,西博會是西部地區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有很多投資促進、商貿洽談活動。圍繞紡織服裝領域,找機會承接東部沿海及中部的相關產業,是他今年參會的主要任務。
海寧皮革專業市場、南通家紡專業市場,乃至一些羽絨服專業市場,都是他想重點接洽的對象。“我們一起在烏魯木齊打造項目,聯合拓展西部市場,一定大有可為。”
砂之船奧萊項目只是一個縮影,越來越多的區域合作項目,正在新疆落地開花。
“就在機場旁,這肯定是你們去的最近的一個項目。”第二天,記者來到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商務廳采訪,商務廳二級巡視員張玉民說。
他介紹,借助西博會這個平臺,越來越多優質項目落地新疆各地。
新疆是一個“大舞臺”。“大”體現在面積上,新疆面積166.49萬平方千米,是中國陸地面積最大的省級行政區,約占中國國土總面積的六分之一。“去遠一點的市州,要近千公里。”
“大”也體現在合作上,廣袤的土地更帶來了更廣泛的合作領域。“比如和四川的合作,在電子元器件、紡織服裝、先進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方面,都有項目落地。”作為一個參與了5屆西博會的“老人”,他說,這其中許多項目都來源于西博會平臺。
“這是一個國際性展會,這些年不管在產業發展,還是商貿流通上,都為新疆帶來了很多便利。”張玉民說,得益于西博會的穿針引線,新疆和四川的合作也越來越緊密。
“希望今后我們能一起再一步擴大‘朋友圈’,不管是產業上還是交通上,都能一起來把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得更好!”他說。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