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評論員 吳雙建
8月26日晚,某短視頻平臺賬號“東營市愛心救助中心”發布一條視頻,引發熱議。視頻中,一位身穿馬甲的工作人員向一對母女捐贈了一疊現金,并在視頻配文中稱累計捐贈了36666.66元。不少網友質疑受助人家里裝修得很精致,還有大電視、空氣凈化器等,“怎么看也不像困難家庭。”“重新定義貧窮?!薄斑@還不查?”30日,山東省東營市愛心救助中心負責人宋先生介紹,受助人家里是真困難,“她們家遭受了幾次大災大難,你了解到她的家庭情況后,可能都要掏錢捐給她?!绷硗?,他們這個救助行為都是自行籌錢,“沒有花政府部門一分錢?!保〒?月31日上游新聞)
【資料圖】
相關視頻截圖
視頻顯示,這個困難家庭的裝修看起來比較豪華。另外,還有網友曬出受捐者楊女士女兒的生活照,稱她背的包、戴的眼鏡是YSL品牌,手腕上戴著金鐲子和蘋果手表,手機是蘋果14 ProMax香檳金,于是不少網友留言謾罵,有網友還表示,“愛心救助又翻車了。”
看了宋先生的解釋和提供的一些證據,所有的疑問就解開了。房子是買的村民的二手房,沒證,裝修買的時候就有。至于女生的“奢侈品”,是一百多元在網上買的,手機是拍照時從同學那借的。
關鍵還在,楊女士小兒子2021年4月出了車禍,做了4次開顱手術,撞的人只賠了5000元,現在生活不能自理。之后,楊女士的弟弟又遭遇車禍,自己又去照顧弟弟,一年后弟弟去世。接下來,她媽媽和她侄子又出車禍,她爸爸在打零工的時候從高處摔下來受了傷……
情況說明
對只是打零工掙錢的楊女士來說,這些接二連三的不幸遭遇,電視劇都不敢這么拍。難怪宋先生說,你了解到她的家庭情況后,可能都要掏錢捐給她。
另外,給困難家庭捐款的是民間的愛心人士,并非政府資金。他們要捐錢,肯定得上門走訪了解情況,查看相關的材料,確定真實性。網友憑視頻中的房屋裝修情景以及女生的一張生活照,能得出什么結論呢?
或許,視頻中出現“違和”的場景,的確可能給人誤導。但要強調,拍視頻的時候,工作人員可能沒考慮到那么多。家庭是真困難,錢也是真捐了,就沒想到視頻的背景不合適。客觀說,他們不可能像一些蹭流量的網紅那樣,將事件導演得天衣無縫。比如,一些網紅拉著大山里的孩子到廢棄的房屋和教室拍擺拍,讓孩子穿得越破爛越好,然后遞兩百元錢給孩子,發視頻說自己做了大善事,網友看后毫不猶豫關注、點贊、轉發、留言四連擊。這不值得反思嗎?
受助者楊女士小兒子已做過4次開顱手術(受訪者供圖)
看到不合情理的場景,網友應該考慮到多種可能性,不必匆匆就下“捐款翻車”的結論,然后就是一頓罵。如果還要去深扒當事人,挖掘各種各樣的“猛料”來證實“捐款翻車”,這種人肉搜索是侵犯他人隱私的行為,同樣屬于網暴。
當前,網絡信息紛繁復雜,視頻呈現的可能只是片段,不能代表事件的全貌。再加上當前一些短視頻就幾秒鐘,只是將最核心的部分呈現出來,事情就沒說清楚,容易留下疑問。但這些都不是網暴的理由,每個人都要分清正常的質疑和網暴之間的界限,否則,不僅會傷了好人心,也會傷了困難家庭人士的心。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