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作者 董希淼 招聯首席研究員
董希淼
銀行為何推出超低利率消費貸款?
近期,多家銀行個人消費貸款最低利率已經在“4”以下,不少銀行推出了限時優惠利率活動。當前居民部門有效融資需求不足,住戶貸款尤其是住戶中長期貸款增長乏力,所以部分銀行通過發展個人消費貸款彌補這部分信貸增長缺口。但并非所有客戶都能享受超低利率。超低利率的個人消費貸款主要面向工作和收入穩定的優質客戶群體,并約定了附加要求,包括獲得優惠利率的條件、階段性優惠安排等,普遍有著較高門檻,其實很多時候是部分銀行推出的一種營銷手段。總之,超低利率的消費貸款并非人人都能申請,且在個人貸款中占比非常低,利率高低本質上由客戶資質決定。
當前,信貸市場利率市場化程度較高,消費信貸長尾客戶的貸款利率依然不低。而且,多數銀行特別是大型銀行的消費貸款在全部貸款和個人貸款中的占比都很低。而且,考慮到銀行息差水平已收窄至歷史低位以及居民部門杠桿率等問題,消費貸款利率也不宜過低。
社會需求不足是中國經濟發展面臨的現實挑戰。二十大報告強調,“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歷史和國際經驗表明,一國經濟在走向成熟的過程中,居民消費數量和質量的提高將成為經濟增長和結構升級的重要推動力。消費金融將在促進消費、擴大內需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居民消費減弱,都有哪些原因?
消費不振,特別是居民消費意愿和能力下降,從短期因素看,主要是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沖擊。2022年以來,中國疫情多點散發,部分城市長時間靜默,導致供應鏈產業鏈中斷,部分企業難以正常生產經營,居民工作和收入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導致預防性儲蓄動機上升,消費和投資意愿下降。從長期因素看,與社會保障體系不夠完善有關。中國教育、醫療、養老等制度近年來改革力度較大,在社會保障體系難以全面覆蓋的情況下,居民對未來收入和支出的不確定性預期提高,使得居民預防意識和儲蓄意愿明顯增強。作為消費主力軍的中青年群體,除了收入上具有優勢以外,還面臨“上有老、下有小”等生活壓力,因此消費信心減弱,儲蓄意愿增強。此外,隨著房地產市場調控力度加大,居民住房消費意愿持續不振,減少了住房消費支出。
從中長期看,市場無風險利率下降是大勢所趨。對于居民來說,一定要平衡好風險和收益來綜合進行資產配置。如果要追求穩健的收益,可以在存款之外,適當配置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貨幣基金以及儲蓄國債等產品。
當前應如何提振消費?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