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體育用品行業仍然緩慢復蘇的大背景下,國產體育品牌率先走出向上曲線。連日來,包括安踏、李寧等在內的國產體育品牌發布半年報。數據顯示,無論是營收還是凈利潤,國產體育品牌與耐克、阿迪達斯等巨頭的差距在進一步縮小。
業界分析,國產體育品牌的強勢,有著多重原因。一方面,國潮東風勁吹,Z世代消費群體對于國產體育品牌的認可度進一步提升;另一方面,國家出臺了多個利好政策,在很大程度上讓市場對國產體育品牌的未來產生更好預期。
誠然,從絕對數額上來說,無論是安踏或者是其身后的品牌,與耐克、阿迪達斯還有一定差距,但這種差距已經不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全球體育用品行業的競爭格局正處在新一輪重塑中。
01 強勢復蘇
具體而言,安踏營收同比大漲55.5%至228.1億元(人民幣,下同),繼續穩居國產品牌梯隊第一規模;緊隨其后的是李寧,其上半年營收101.97億元,同比上升65%;特步國際實現收入41.35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2.4%;361度緊隨其后,實現營收約31.07億元,同比增長15.7%。
今年上半年,安踏和李寧的營收分別同比增長55.5%和65.34%,均達到歷史最高水平。事實上,從營收看,安踏體育已超過阿迪達斯在大中華地區市場的規模,后者2021年上半年在大中華地區收入為24.1億歐元(約合人民幣183.73億元)。
安踏認為,上半年業績增長原因除了疫情后的反彈,還得益于其開展自2020年的DTC(直面消費者)模式的有效推進。李寧則在財報中表示,增長得益于疫情的有效防控,以及國內消費者對國產運動品牌的肯定和支持。
上述四家國產體育品牌凈利潤分別為38.4億元、19.62億元、4.27億元及4.01億元。在盈利能力方面,安踏與李寧亦處于領先地位。安踏的毛利率同比上升3.2個百分點至58.2%,李寧的毛利率同比上升6.4個百分點至55.9%,均為各自的歷史新高。特步國際毛利率同比上升1.3個百分點至41.8%,與2019年中報44.6%的毛利率仍有差距;361度毛利率則由上期的37.8%增長至本期的41.8%,回到與2017年相當的水平。
受到疫情持續影響,在渠道方面,上半年各家體育服飾企業均進一步精簡門店數量,升級門店并大力擁抱電商渠道。安踏體育上半年通過電子商務渠道獲得的收入達61.6億元,占總收入的27%,絕對金額較上年同期增長61%。李寧在中國市場上通過電商渠道獲得收入占比29.1%,同比提升2.1個百分點。特步的半年報顯示,其“6·18”購物節期間,特步主品牌線上銷售額達3億元,上半年其電商業務實現強勁增長,占特步主品牌上半年收入超30%。
02 主品牌發力
縱觀四大國產體育品牌,都不約而同將主品牌作為業務發力點。
上半年,安踏本品牌收益同比增加56.1%至人民幣105.8億元,穩居中國運動品牌領導地位。安踏品牌占集團營收的46.37%。上半年,安踏品牌毛利率大幅提升11.2%,達到52.8%,成績亮眼。當前,安踏品牌(包括安踏及安踏兒童在大陸)共有9788家店鋪。
借勢“雙奧”,奧運營銷是安踏主品牌上半年重要動作中最為成功的。其推出“愛運動 中國有安踏”的全新品牌理念,并以獨特的中國文化元素和專業科技打造了東京奧運會中國代表團領獎服及比賽裝備,廣受好評,相關奧運主題產品帶來巨大銷量。
安踏代言人王一博及新興運動裝備的推出,則加速了客群結構的破圈納新。安踏兒童繼續保持中國兒童運動品牌市場占有率領先,推出多款科技尖貨爆品,強化專業運動心智,商品折扣率、客單價等同比均快速提升。
“特步主品牌是集團業績的主動力,未來主品牌依然會是特步集團的支柱。”特步半年報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特步主品牌貢獻集團整體收入的87%,其表示,未來將通過特步主品牌將跑步生態圈的護城河做深。
為了做好這條護城河,特步國際多年來堅持研發、深耕馬拉松賽事,完成了“跑步專家”的品牌重塑。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特步共贊助六項馬拉松和跑步賽事。截至目前,特步累計贊助超過1000場馬拉松賽事,服務了超過500萬人次的跑者,累計超過1億公里的路程。“主品牌一定是以功能性為主,以專業功能延伸到業余和大眾當中去。未來五年,我們認為主品牌功能性產品應該要占到60%到70%,時尚性產品是30%到40%。”特步方面表示。
李寧仍延續“單品牌、多品類、多渠道”的戰略,重點投入籃球、跑步、訓練、羽毛球及運動時尚五大核心品類,將運動科學和中國文化與潮流元素結合,打造國潮品牌。從李寧的財報中可以看出,上半年,服裝是李寧營收的最大構成,服裝收入同比增長72.1%達到50.61億元。其中,中國李寧是李寧在服裝方面營收的最大的貢獻者。
將“單品牌、雙驅動、全渠道”作為新發展戰略的361度,把核心資源聚焦在361度本品牌,簽約青年演員龔俊、跨界發布聯名款等多舉措推高品牌的市場影響和商業價值。
03 多品牌助推
安踏和特步同時選擇了多品牌發展戰略。中高端的國貨產品今年更加獲得消費者認同,而這些中高端定位品牌大多來自于兩家企業的收購。
對此,安踏的管理層也在8月24日的中報業績會上表示,“此前國內品牌價格比較高,就算產品出來后,認同度都不夠,消費者購買意欲不高。不過,這些情況今年都有改善,高價格產品越來越得到認同,而公司的份額也在擴大,線上增長1至7月份已有50%,從天貓平臺1至7月來看,這是頭一回流水超過國際品牌,預計未來在市場份額上將繼續保持優勢。”
今年上半年,FILA品牌為安踏體育創造營收108.27億元,占總收入比重47.5%,安踏旗下所有其他品牌(包括DESCENTE及KOLONSPORT)的收益增長90.1%至14.1億元,是安踏體育增速最快的部分,安踏認為這部分品牌未來具有高潛力的增長曲線。
不難發現,原先品牌定位較低的特步也跟隨安踏的步伐,通過收購執行其多品牌戰略。特步指出,定位時尚運動的蓋世威、帕拉丁,以及聚焦專業運動的索康尼、邁樂將成為特步國際未來業績增長的新引擎。今年上半年,新品牌收入為4.62億元,占集團總收入的11.2%。在未來五年的規劃中,特步國際預計新品牌2025年收入將超40億元。
“四個新品牌虧損會控制在1.5億元內,其中,索康尼和邁樂的虧損是因為銷量規模尚未能覆蓋后方研發、團隊等的開支,目前才處于虧損狀態,我們相信隨著規模擴大,過了這一階段后,就可以覆蓋。蓋世威和帕拉丁的虧損則主要是海外店鋪受疫情影響比較嚴重。蓋世威目前還完全處于品牌重塑的投入過程中,明年會開始開店,定位于高端時尚運動品牌。”特步方面表示。
04 布局下一個五年
國貨體育品牌強勢的業績表現也是外界多重因素疊加的綜合效應。
有業內人士表示,當下是國產體育品牌發展的黃金期。國家對全民運動的支持,給予體育產業的政策紅利;國產品牌經過多年積累,已經到了一個厚積薄發期;國外品牌因種種原因失去了在國人心目中的光環,逐漸式微;國產品牌在去年的疫情和今年的水災等公益事件中表現很好,獲得了消費者高度認同……這些都為國內運動品牌帶來新一波市場增長空間,且這樣的增長空間仍巨大。
在未來的布局上,安踏品牌已經謀劃了清晰路徑。上個月,安踏發布了未來5年的發展戰略及24個月快速增長“贏領計劃”,明確到2025年實現年流水復合增長18%到25%,總體市場份額增加3到5個百分點,5年內將投入40億元強化產品創新研發。
如今的特步國際已經用五大品牌構建三大板塊,完成體育用品生態的布局。其中,特步主品牌主攻大眾運動,蓋世威、帕拉丁發力時尚運動,索康尼、邁樂瞄準專業運動。特步國際也借業績發布之際,宣布了集團5年目標計劃:特步主品牌2025年收入目標200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23%;新品牌2025年收入目標40億元。
對于現有的市場格局,361度的管理層在業績會上表示,“國內運動品牌現有格局已經持續了很多年,而且未來有繼續走向整合的趨勢。雖然在港股上市的體育用品公司中我們是很年輕的,但361度現在的全國銷售網絡其實已經迅速鋪到和同行老大哥差不多的量級。”同時,該管理者也直言,“我們現在是要在努力穩定住現有市占率的同時,再努力多爭取一些市場空間。”(記者 柯雅雅 柯國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