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初,著名音樂人趙英俊因肝癌去世;
2019年,69歲的中國香港演員李兆基因肝癌擴散至肺部去世;
2018年9月,54歲的歌手臧天朔因肝癌去世;同一天晚間,66歲的相聲表演藝術家師勝杰也因肝癌病逝。
傅彪、沈殿霞、林正英、羅文......這些我們熟知的明星都因為肝癌離世。
肝癌:高發病率,高死亡率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發布的2020年全球最新癌癥負擔數據顯示:
2020年,肝癌以41萬新發病例和39萬死亡病例,在我國癌癥的發病率和死亡率上分別排行第五和第二。我國肝癌的發病人數和死亡人數,均占到全球50%以上。
▲數據來源:GLOBOCAN 2020
▲數據來源:GLOBOCAN 2020
肝癌為何發現就是中晚期?
肝癌可怕的,不止是發病率高,更可怕的是大多數肝癌檢查出來就已經是中晚期了!為什么已經有了肝癌卻還沒有異常表現呢?因為肝臟是“啞巴器官”。
肝臟有強大的代償功能,通常只要有一小部分的正常肝臟就足以維持人體的正常運轉。如果一個人的肝功能正常就誤以為他的肝沒問題,這是一個大大的誤區。
肝臟除了表面的包膜并沒有痛覺神經,所以肝癌的早期都沒有什么明顯的癥狀。如果出現了肝痛、黃疸等臨床癥狀,一般檢查出來都是中晚期了。
哪些人容易得肝癌?
乙型肝炎病毒(HBV)或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占發病多數。其他因素還有:
過度飲酒;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長期食用被黃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
各種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硬化;
有肝癌家族史等人群,尤其是年齡>40歲的男性。
如何提高肝癌患者的生存期?
中國肝癌患者中位生存期僅有23個月,而鄰國日本,則高達60個月。同樣是肝癌,中日生存差異為什么如此之大?
因為,日本73%肝癌發現的時候是早期!早期發現,才是提高患者生存的根本!
如何早期發現肝癌?定期聯合篩查是關鍵!
日本肝病學會《肝癌診療指南》要求:對于小肝細胞癌的診斷,推薦使用2種或以上的腫瘤標記物,包括甲胎蛋白異質體(AFP-L3)和異常凝血酶原。
高危人群
慢乙肝、丙肝和非病毒性肝硬化:每間隔6個月超聲檢查+甲胎蛋白AFP/甲胎蛋白異質體AFP-L3/異常凝血酶原聯合篩查。
極高危人群
乙型肝炎或丙型肝炎肝硬化:每間隔3至4個月超聲檢查+甲胎蛋白AFP/甲胎蛋白異質體AFP-L3/異常凝血酶原聯合篩查。
我國國家衛健委《原發性肝癌診療規范(2019年版)》也指出了肝癌篩查的要點:
借助肝臟超聲檢查聯合血清 AFP 進行肝癌早期篩查,建議高危人群每隔6 個月進行至少 1 次檢查;對血清AFP陰性人群,可借助 AFP-L3、異常凝血酶原和血漿游離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進行早期診斷。
艾迪康肝癌聯合早篩方案
艾迪康肝癌聯合早篩方案,完全根據國內外指南及診療規范推薦,結果更全面、更精準。
檢測內容
覆蓋了甲胎蛋白AFP/甲胎蛋白異質體AFP-L3/異常凝血酶原DCP三個肝癌目前主要的血清腫瘤標志物,以及最新的7種血漿游離微小核糖核酸(miRNA7TM)檢測標志物檢測。
臨床價值
可助力肝癌的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極大的減少漏診。
監測頻率
高危人群每3~6個月定期篩查。
檢測項目
針對可能引發肝癌的乙肝、丙肝,艾迪康還可提供全面的(高敏)核酸定量監測、基因分型、基因耐藥檢測,以及常規的肝功能監測等,全面呵護患者的健康。
建議監測人群
肝癌雖然可怕,但是近年來我國的肝癌早期發現和診療技術也都取得了較大進步。早期發現肝癌直接決定著患者治療方案的選擇和預后情況,可極大的提高患者的生存。
對于早篩,高危人群一定要重視,不能逃避,定期規范體檢,積極治療慢性肝炎,聯合監測多種肝癌早期標記物,保持良好生活習慣,少煙酒,適度鍛煉。切記早篩早診早治是關鍵!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