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起,蟹腳癢。在中國飲食文化中,“秋季”與“大閘蟹”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在中秋、國慶等秋季節日里,不論是自己品嘗還是贈送親友,大閘蟹也都是最好的選擇之一。
這種飲食文化與習慣,也催生出國內大閘蟹行業的如火如荼。在這其中,一家名為“蘇蟹閣”的企業,憑借其雄厚的實力,牢牢占據行業頭部位置,15年來獲得了無數消費者的青睞與認可。
但是,對蘇蟹閣來說,上述成就還遠遠不夠。蘇蟹閣董事長田和平指出:“這,只是一個開始。”
田和平是個來自安徽的70后,“蘇蟹閣”這個品牌,是他白手起家,一手創立而成的。
1996年,田和平從老家到上海,帶著一股肯吃苦、肯學習的韌勁,入駐上海膠州路海鮮市場,開始專注于水產及大閘蟹的銷售。
經過8年的經驗積累以及視野開拓后,田和平對于大閘蟹這一行業有了深入的理解,并開始思考一種全新的經營模式:建用完整的大閘蟹產業鏈取代樸素的養殖、銷售,開拓全新的精品大閘蟹產業結構。
2004年,基于上述理念,田和平終于決定開創一個自己的大閘蟹品牌,并在上海、北京開設了2家大閘蟹專賣店。2009年,這個品牌正式更名為“蘇蟹閣”。
自品牌建立開始,田和平就高度重視產業供應鏈的建立與發展,立志建立一個完備的、系統的、可持續發展的大閘蟹產業生態鏈。目前,蘇蟹閣已成功建立蟹苗孵化基地、蟹苗培育基地、成蟹養殖基地、戰略儲備基地、物流中轉基地以及倉儲物流配送中心,集孵化、育苗、養殖、倉儲、物流、銷售環節于一體,為全國消費者提供高效率的服務以及高質量的產品。
這種涵蓋整個產業鏈的復雜經營模式,無疑要耗費更多的成本、精力,以及負擔更多的風險。但田和平認為,這一切都是值得的:“我們從源頭抓起,對每個環節都認真對待,確保最后能夠得到品質最好的大閘蟹。投入高、收益慢都沒關系,蟹的質量好,就是蘇蟹閣的核心。”
在做大做強企業的同時,田和平也始終不忘回饋社會,他認為,這是企業應有的擔當與責任感。
2021年,田和平以蘇蟹閣的名義,向中華慈善總會捐贈30萬人民幣;2022年4月,上海市遭受嚴峻的新冠疫情防控壓力,田和平捐贈了3000份新鮮蔬菜愛心大禮包,共計45000斤,保障一線疫情防控工作人員和市民百姓的生活所需。
田和平認為,蘇蟹閣作為一家有溫度的企業,應該為防疫事業貢獻出一份力量。弘揚社會正能量,踐行企業社會責任,這是我們蘇蟹閣人的一份擔當。同時也呼吁全體蘇蟹閣人爭做時代的強者,做一位善良和可靠的人。
在15年勤勤懇懇的努力下,蘇蟹閣早已闖出了一番自己的天地:在近三年來大閘蟹銷售中,蘇蟹閣的市場占有率排名于行業前列,在全國具有良好的口碑。
但對于田和平來說,未來還有更宏偉的藍圖:“立足當下,展望未來。蟹在中國,有著幾千年的歷史,它是一種古老的文化傳承。未來,蘇蟹閣還會成立蟹文化主題園區、創意蟹味餐館、大閘蟹展覽館等等,把蟹文化繼承、發揚到全球各地!”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