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不言而四時同,地不語而百物生”。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我國的經濟正在向著低碳可持續全面發展。在2021年“中國經濟十大熱詞”中,“碳達峰碳中和”一次赫然在列,并受到廣泛關注。我們要建設一個清潔美麗的綠色家園,努力實現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那么,究竟什么是“碳達峰碳中和”?我們又怎樣實現“碳達峰碳中和”呢?
“碳中和”,簡單來講就是企業、團體或個人測算在一定時間內直接或間接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通過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等形式,抵消掉自身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以此推動綠色發展。“碳達峰”就是指在某一個時間點,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長達到峰值,之后逐漸回落。
如今“碳中和”作為一種新型的環保形勢,已經廣泛被社會各界所采用。
有一說一,中國想要實現“碳中和”的目標,過程必然十分艱辛。當前我國經濟增長迅速,工業部門的能源消耗占比較大,客觀上造成排放也更大,發展節能減排難也更加困難。想要實現彎道超車,就要有超常規的發展思路。
首先要從源頭抓起,通過節能減排技術改造,減少碳排放;通過植樹造林、植被恢復、科學技術等手段,捕獲二氧化碳進行轉化或封存。國家層面,在實現“碳中和”目標過程中,也要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利用資本市場推動科學技術和商業模式的升級,從以化石能源為主,轉變為以可再生能源為主。個人方面,我們可以通過節水、節電、節約糧食、理性消費等行為,減少“碳足跡”,從而實現碳排放的減少。
如今,包含電力、新能源等領域在內的眾多企業,緊跟時代發展機遇,將目光轉向與“碳中和”相關的產業鏈上。
例如碳交易。什么是碳交易?
“碳交易”于1997年聯合國商定的《京都議定書》中最先提出,經過多年的全球發展及變化,碳交易的概念從二氧化碳排放權交易逐步發展為由碳交易所衍生的一系列經濟、科技活動,并且始終在全球范圍內保持著活躍。簡單來說,碳交易就是把二氧化碳排放權經過計算之后通過量化的方式放到市場上進行交易的過程,在國際間通常是由發達國家從發展中國家手中購買碳排放權,從而降低減排成本。
2021年7月16日,中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啟動線上交易,個人也可以參與。從事碳市場的企業很多,該如何選擇呢?
杭州錢塘新區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簡稱“碳智匯”)成立于2018年,是一家專注于低碳領域發展的創新型金融企業。團隊 長期從事應對氣候變化、碳市場服務、能源與金融、生態與林業等領域。公司提供碳資產管理團隊組建、碳金融產品開發、碳資產開發及交易、溫室氣體排放清單編制等一系列全方位、專業化的低碳產業鏈服務。
碳智匯服務于低碳產業鏈的上下游,并針對不同客戶需求訂制服務,每年能為客戶帶來上千萬元的收益。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