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落地,一夜多出200多萬首付”“一覺醒來,突然沒了購房資格”“離婚購房的路徹底被堵死了”……今年以來,全國已經進入發布房地產調控政策的高頻周期。僅7月份密集發布的調控政策就多達66次,刷新了樓市紀錄。進入8月以來,繼8月2日金華發布新政落實三年限售及二手房參考價后,8月5日當天,杭州、成都、北京3個熱點城市就同日發布調控新政。
調控政策密集出臺
在8月5日當天,首先公布新政的是杭州。
杭州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房地產市場調控的通知》,進一步升級限購,落戶未滿5年的戶籍家庭連續繳納社保滿2年,非戶籍家庭連續繳納社保滿4年,方可在限購范圍內限購1套住房。此外,杭州還對新房銷售“搖號”方式及市場秩序規范進行了完善。
同日,北京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印發《關于進一步完善商品住房限購政策的公告》,明確自8月5日起,夫妻離異的,原家庭在離異前擁有住房套數不符合本市商品住房限購政策規定的,自離異之日起3年內,任何一方均不得在本市購買商品住房。
成都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發布了《關于加強贈與管理和優化購房資格復核順位相關事宜的通知》,強調房屋所有權人將住房贈與(包括贈與部分份額)直系親屬的,若受贈人不具備購房資格,則贈與的住房自產權登記之日起5年內,仍計入贈與人家庭住房總套數審核購房資格,同時,還要計入受贈人名下。
隨后幾天,惠州、內蒙古、義烏等地也陸續發布了樓市調控政策。8月9日,惠州被住建部約談后發布了《關于進一步促進我市房地產平穩健康發展的通知》,對購房政策進行了收緊,嚴格執行新購住房三年限售政策,重點片區暫停向區域內擁有一套及以上住房的非本市戶籍居民出售新建商品住房。
8月9日,內蒙古住房資金中心發布政策,明確二套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上浮。此次政策體現了各地政策繼續收緊的導向,尤其是二套購房領域。
8月10日,百強縣也開始加入到調控大軍,義烏發布限售政策,要求凡在義烏區域新購買的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在取得《不動產權證》滿3年后方可上市交易。
全方位補漏
限購、打擊假離婚、管控贈與……雖然各地調控新政的角度各有不同,但體現的都是對投機炒房的抑制,對購房秩序的規范,進一步說明了當前“限購打補丁、政策必從緊”的導向。
“自2017年北京頒布系列限購政策實施以來,離婚購房的情況呈擴大趨勢,僅近一段時間來看,就有約14%的房屋交易屬于離婚家庭購房。”北京市住建委相關負責人表示,這既影響了調控的效果,也容易產生一系列法律風險和道德風險。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對《中國消費者報》記者表示,對于北京的家庭來說,通過離異方式來騙取購房資格的行為已經難以走通,也同時堵住了借假離婚來變相炒房的行為。而杭州今年以來已經出臺了升級限售、提高房貸利率、叫停宅地建商墅等政策,如今再次對調控措施進行了“打補丁”升級。
據中房網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7月,全國房地產調控多達352次,而2020年同期為336次。從單月來看,7月房地產調控政策井噴,自上而下密集的調控政策多達66次,刷新年內紀錄。
截至8月初,包括7月29日剛剛被約談的金華和徐州等5座城市,住建部已約談或督導了近20座城市。其中華東地區占比接近一半,目前已有上海、杭州、無錫、合肥、寧波、南通、金華和徐州等先后遭到約談或督導,并從多個方面收緊了調控政策。
下半年政策依然從緊
事實上,監管部門對“房住不炒”的要求從未放松。7月23日,住建部等八部門聯合發布《關于持續整治規范房地產市場秩序的通知》,力爭用3年左右時間,實現房地產市場秩序明顯,同時對房地產開發、房屋買賣、住房租賃等方面提出了細致的監管要求。
貝殼研究院首席分析師許小樂對《中國消費者報》記者表示,這是在國家部委層面發布的文件中,首度覆蓋了房地產全鏈條管控,形成了監管閉環。
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明確提出,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加快發展租賃住房,落實用地、稅收等支持政策。
記者梳理各部委和各地出臺的調控措施發現,對二手房市場的價格管控以及房地產金融管控成為樓市調控的重點方向。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則認為,目前在住房端、資金端和土地端的政策已經形成了聯動效應,通過建立“人、房、地、錢”的聯動機制,共同引導市場逐漸回歸平穩。
在嚴躍進看來,進入下半年,房地產調控呈現三個特點:一是地方政府調控主動性增強,近期各地政府都在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力促市場健康發展;二是調控的“顆粒度”明顯變細,即不斷針對各類鉆政策漏洞的行為,全方位進行“打補丁”;三是有針對性地對人才購房環節、意向登記環節、本地戶籍購房環節等剛剛升溫的炒房行為進行重點打擊,預計下半年房地產市場管控力度依舊從緊,市場降溫概率增大。(孫蔚)